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浙大研讨中国信仰缺失对策 呼吁对宗教“脱敏”

2011年06月04日 15:35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丹珍旺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11年6月4日,“宗教与中国社会伦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曹立君)

凤凰网华人佛教杭州讯:2011年6月4日,由浙江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与中国社会伦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不同宗教、不同文化间建立对话渠道,共同寻找化解信仰缺失危机的积极对策。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万俊人,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安伦,浙江大学基督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王志成,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李向平,南京大学哲学系圣凯法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徐向东,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周国文,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傅有德,复旦大学哲学系张庆熊,中央统战部李平晔博士等国内40余位宗教学、伦理学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成果斐然,但在歌舞升平的经济繁荣背后,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信仰缺失危机,出现了诸如单纯物质追求、精神文明荒废、拜金主义严重、道德衰落、腐败猖獗等问题。这些仅在三十年多前还会令人感觉耸人听闻的道德沦丧行为,如今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社会常态。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安伦认为:当今难以找到任何国家的国民会如此肆无忌惮地不受伦理制约,道德衰败无论从程度上还是规模上都超过了中国以往任何朝代。我国的公民道德体系已经到了亟待重新建设的关键时刻。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文明对话的不断深化,文明多样性和差异性存在,已被公众所接受,并逐渐被视为一种理想的文化景观、社会存在。不同文明之间的真正对话虽然很难,却是可能的、也是被多数人所鼓励的。在当今“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文明相遇、文化交流的频仍,使“对话”成为首要选择和最佳选择。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曾以刀光剑影、腥风血雨来彼此面对、相互碰撞。但人类的成熟,却以不同文明的对话、多种文化的交流为标志。真正的共聚、共存和共同发展要靠对话来沟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认为:在文明冲突和文明对话中,宗教都曾起过非常重要或关键的作用。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灵性资源和精神表述,在许多文化中都有其代表性意蕴和核心地位。宗教在当代中国新文化的构建中仍处于边缘,人们对文化是否应涵括宗教内容也慎之又慎、极为敏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人们在经济上“脱贫”、文化上“脱愚”和精神上“脱敏”的过程。如果宗教不能达到真正“脱敏”,中国社会的和谐构建则很难完成。

与会各宗教学者一致呼吁:在今后的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中,我们不应该、也不可以排斥宗教,拒绝宗教。

此次研讨会上,还举行了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浙江大学 信仰缺失 宗教“脱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