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读《大伾山铭》及张居宽题记小识

2011年05月30日 16:12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温玉成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2011年5月28日,河南浚县大佛高峰论坛隆重召开。浚县大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石勒时期,高22.29米,距今近1700年,有“八丈石佛七丈楼”之美誉,被专家称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河南省龙门石窟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少林文化研究所所长温玉成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读<大伾山铭>及张居宽题记小识》的论文,通过对《大伾山铭》及张居宽题记浚县大佛的研究来考证大佛的建造年代及所经历的历史。

在大伾山众多铭刻中,《大伾山铭》是一件颇有史料价值的唐代石刻。这件铭刻位于大伾山太平兴国寺朝阳洞北崖壁上,今多漫涣。因此,近人主编的《大伾山名胜区石刻选》未能将它收入。幸好,清代金石学家王昶(1724—1806年)在《金石萃编》卷102中全文收录之,并加以跋语。这篇纪功铭文,大约刻于唐德宗贞元二年五月以后的若干月内(786年),应是符璘(731—795年)奉田悦之命,参加平定李希烈叛逆后,回师屯驻大伾山时所作。

淮西将李希烈,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十二月丁丑日(782年)反叛,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并勾结李纳、朱滔等逆,声势浩大,时人称为“五贼株连半天下”。兴元元年(784年),李希烈称“皇帝”。国号“大楚”,建元“武成”,以汴州为大梁府,先后攻陷汝州、汴州、邓州等地。这年十一月,朝廷下诏征伐之,这就是《大伾山铭》所记述的“巨唐兴元末,下诏征天下兵将大有事于淮西”。

主持此次征伐的主帅是“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怀德郡王、汴宋节度(使)刘公”,即刘洽。刘洽是滑州匡城人,今河南省长垣县人也。派遣符璘出战的是“魏博节度使、工部尚书、御史大夫、驸马都尉田公”,即田承嗣第六子田绪。

符璘此次出征,“夙夜祗惧,恭行明命”,“次于许之扶沟”,“示守之以雄戟劲弩,坚之以深沟高垒”,可谓严阵以待。但是,此时李希烈军中“亲将陈仙奇阴令医毒之以死”,并归顺朝廷,时在四月。即《大伾山铭》中所云“身分蔡下,首悬藁街”也。所以,此次符璘所部,并未与叛军拼战,即《大伾山铭》中所云“有征无战”也。

是年五月,“有诏会大梁,洪颁□赏,劳以还师饩酒。淮海金帛山积,既醉而凯歌者动以万计。”事毕,符璘帅军北上,屯兵于大伾山畔。或许与戍守“黎阳仓”有关。

有趣的是,当年朝廷派来整顿魏博节度使田悦军队的洪经纶也在大伾山留下了题刻(附录二)。洪经纶处置失当,引发了田悦的叛乱。符璘的题刻邻近洪经纶的题刻,耐人寻味。

据《大伾山铭》可知,在贞元二年五月后不久,符璘的官职是“银青光禄大夫、试殿中监兼御使中丞”。此后,他一度作了“相州刺史”。今存河南省安阳市西南修定寺(原合水寺)的著名唐塔,方塔门楣上刻云:“大功德主、银青光禄大夫、前相州刺史仍充本州防御史符”,就是这位符璘。笔者早已指出:“符璘作修定寺的大功德主,造塔追悼亡父,忠孝两全,亦是情理中事。”则修定寺塔的建造年代,当在贞元二年(786年)五月以后,下限即其亡年(795年)。

修定寺塔,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编撰了《安阳修定寺塔》一书。关于该塔的年代,张之认为在唐乾元元年至宝应元年(758—762年);杨宝顺等认为在唐乾元元年至咸通以前(758—860年);最近李裕群考证认为在开元七年至会昌灭法前(719—845年)。以上推论,均不切实际。

据杨富学君调查研究,浚县大伾山题刻的“六字真言”,有汉文二处,梵文七处,多为元代所作。杨君指出:“这里在蒙古——元代是中原地区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活动的一个中心” (6)。可惜,他未能列出证据以明之。

其实,证据之一就是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的张居宽题记。该题记位于大伾山太平兴国寺朝阳洞北崖壁上,高60厘米,宽80厘米,行书,保存完好。

该题记云:“承务郎、大名路总管府推官张居宽,同宣政院差来官□使焦椿,因为追征大圣寿万安寺常住子粒,到此参礼大弥勒圣像。”

元代设有“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为“宣政院”。《元史·百官志三》云:“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即宣政院是主管全国佛教及西藏地方政教的机构,隶于帝师。第一辈帝师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八思巴(1239—1280年)。宣政院下设总统(全称是“诸路释教都总统”,主管汉地佛教)、僧录、正副都纲等僧官。本题记中的“宣政院差来官”焦椿,就是派到大名路执行公务的人,所以由大名路总管府推官张居宽陪同,到大伾山参礼大弥勒圣像。

他们的“公务”就是“追征大圣寿万安寺常住子粒”。“大圣寿万安寺”是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决定建立于元大都(今北京市)的皇家大寺。该寺始建于至元十四年至十六年间,完工于至元二十五年。此后仍续有修建,元成宗时,又置世祖、裕宗影堂于寺之后。该寺因有一座白色瓶式大塔(“释迦舍利灵通之塔”),故俗称“白塔寺”。大塔迄今仍屹立于北京阜成门内。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命“释教都总统、开内三学都坛主、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大司徒、邠国公”知拣,为大圣寿万安寺开山住持(7)。这位知拣的墓塔,发现于河南省沁阳市北郊18公里的山王庄水浴寺中。这是一座石雕瓶式塔,由塔座、瓶式塔身、相轮(十三天)、伞盖、宝珠构成,属典型的藏传佛教式灵塔。塔铭云:“大元故金紫光禄大夫、大司徒、领释教总统、都坛主、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邠国公之塔。”由门徒月堂建于泰定二年四月(1325年)。

依《顺天府志》引《析津志》可知,一代高僧知拣是金末元初人,先是担任金中都大宝集寺(今已不存,遗址应在北京广安门东侧)的住持;入元又作了白塔寺的开山祖师。知拣晚年,年事已高,回到嵩山养老。登封市会善寺有知拣的弟子、上座僧德严刻石“大都大圣寿万安寺、诸路释教都总统、三学坛主、佛觉普安慧湛宏教大宗师拣公茶榜”,由“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特赐圆通玄悟大禅师,雪菴头陀溥光撰并书”,时间是至大二年正月十五日(1309年)。

张居宽题记称追征子粒作白塔寺的“常住”和尚,则子粒必是一位精通藏传佛教的高僧,并且很可能是知拣的弟子。这次从大名路追征子粒入都,也许就是出于知拣的推荐。此事因知拣、子粒均不见于僧传,故尚需加以研讨。

另外,在辉县白鹿山的白茅寺,今称白云寺,也有元代石雕瓶式塔二座,其一铭曰:“敕赐佛光普照大禅师,寿至九十三,迁化灵塔”(1292年)。可知有元一代,汉地高僧亦往往兼涉藏密。故中原之高僧兼宏藏传佛教,亦一时风尚,不足为怪也。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大伾 张居宽题记 李希烈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