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崔红芬:元杭州路刊刻河西字《大藏经》探析

2013年11月04日 18:26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崔红芬

管主巴死后,其儿子永兴大师管辇真吃剌也一直寓居杭州路,子承父业,继续宏传佛教。《碛砂藏》第565册“多”字《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卷七尾题载:

“杭州路东北录事司安国坊太平巷居住,奉佛管永兴大师辇真吃剌,发心将故父管僧录遗下秘密经板一部,舍入平江路碛砂寺大藏经坊一处安顿,永远印造流通,祝延圣寿,愿大吉祥如意者。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十六日奉佛管辇真吃剌谨施。”

2、其它与河西字大藏经相关人员

在幸存的河西字佛经题记中还记载了参与刊刻佛经的人员。国家图书藏有一部元刊印经折装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刊布在《中国藏西夏文献》第5册中,编号为B11.052[1.16],经文后存有一长篇发愿文,对了解元刊印河西字大藏经和参与人员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末发愿文有关元代刊刻佛经的内容,依据西夏文重新翻译如下:

……后护城帝诏依南北经重校,使国内茂盛,慧提照世,法雨普润天下。大夏为池,诸藏水毁不全。皇初朝代,朝中清寂,上师结集胜弱,修整旧经一藏。至元七年(1270),化身一行国师,广发佛事,校有译无,俱使宝意如度,印制三藏新经。后我世祖皇帝,恩德满贯天下,使国国通,高道胜如万古,四海平安,经八方由旬时,深信三宝,因欲重举法幢,法师慧宝深穷禅法密律,志多长意,圣上愿满求缘,令经院鲜卑吃靼尚(鲜卑小狗铁)等至,以德音不可解(悟),圣旨已出,江南杭州实板已成告终,僧事主依鲜卑土清(净)行诏(敕),知觉和尚慧忠,始为先任,龙象师中已选诸多行者,以取旧经,先后二十多人,至元三十(1293)万寿寺中印刻所需千种,施财万秩之多。成宗帝朝,大德六年(1302)夏始告完毕,奉上敕印施十藏。武宗皇帝圣威神功无比,僧尼大植、知治深殊法门,金轮今帝。尔时,东宫藏龙,广起大愿,已印施五十藏。当今皇帝,一得至尊至圣,南面中上万乘,诸主中胜,文武奇出,深悟佛法,明晓才行,明晓瑞道,功德皆如高大。帝道日新,佛事无有断继。以执七宝,治知四海如子,依行十善,德教八方,应欲缘奉诏重印五十藏已成。知院大臣净德于法厚心,受敕使令二师总勾管。至大四年(1311)七月十一开始,皇庆(1312-1313)初年八月望日印毕。知院中治二使依表自奏杂校缺译经,于二圣名,新正颠倒合顺,短窄广平,缚牌严贮,种事多已正知,奉敕普施,万代法眼不绝,读诵供养,常求千劫善缘,闷迷言悟,守护最上佛种,圣德多言,以是善典。

唯愿今如皇帝愿降圣寿万岁!  圣皇太后贤受当为无尽!  宫正皇后天寿绵长!  

及愿归天圣祖愿游华藏国海,仙逝天亲最乐九品往生。      

复愿皇风常馥,帝道渊长乃盛,宝座永固,仁德教盖九曲,万国归依,八文等同庆敬。太子、诸王寿长八旬,经主、皇女、嫔妃福增四海,教?监、丞相正德,万庶能受安乐,四方安定,愿土地、五谷如山坚,风调雨顺,天下万物俱丰,法轮常转,佛事重新繁盛,无边众生求真觉到彼岸也。前寻笔墨,何证尽空知事,四界妙远,欲万代知。

略记敬愿时大元国皇庆元年(1312)岁次壬子秋中望日,泊尚慧护译校敬写集。中散大夫同知杭州路总管府使臣舍古,总管府司吏付冬、李陈,中书使检校阿第弥舍底吴列、陈史丕,西北路使司奇罗哥智迷泊哈合,皇使都院勾管做者臣僧那神、大德李,开府仪同三司皇上信使总干、印工勾管做者迦正师臣先比青布哈奉诏印施,总干勾管做者、御史台御史臣杨那力神奉诏印施,都院总干勾管做者、中书知院臣都罗乌如吃勒摩力。

这一发愿文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我们知道,元代先后六次刊印河西字大藏经,参加刊印河西字大藏经的僧人和官员众多,他们是至元年间的一行国师、法师慧宝、鲜卑吃靼尚(鲜卑小狗铁)、鲜卑土清(净)、和尚慧忠。武宗朝大臣净德。仁宗皇庆年间泊尚慧护、舍古、付冬、李陈、阿第弥舍底吴列、陈史丕、奇罗哥智迷泊哈合、僧那征、大德李、迦正师臣先比青布哈、臣杨那力征、臣都罗乌如吃勒摩力等。这些人员之中有的史料有记载,例如一行国师,笔者对一行慧觉国师有详细的考证,可以参见《僧人“慧觉”考略》一文,慧觉(?-1313年)凉州人,俗姓杨,西夏高官的后代,精通显宗和密宗,融会华严圆融之旨,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慧觉作为西北人,先在西北出家,从事佛事活动,修习密乘,后来慕龙川大师之名来到白马寺,修学华严思想,成为一名显密兼修的高僧,为蒙元时期佛经翻译和佛教事业发展等做出自己的贡献。因为西夏灭亡后,大量西夏遗民或随蒙古军队作战来到各地,或入朝为官,或从事佛教事业。这些远远不是刊刻一部藏经所需要的全部人员,可能只是一些负责刊经人员,但能充分反映出参加蒙元时期刊印河西字大藏经的人数之众多,也充分说明蒙元时期统治者对于刊印河西字大藏经非常重视,投入人力、物力也是非常之大的。

三、河西字藏经刊刻版本与卷数

上述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除了提供刊印河西字大藏经的人员以外,还反映出蒙元统治者曾多次修造和刊印河西字大藏经,其一,皇初界朝,中界寂澄,上师结合胜弱,修造一藏旧经。其二,至元七年(1270年)开始,统治者令搜集西夏旧版,由一行慧觉负责刊印。其三,在至元三十年(1293年)在杭州万寿寺经板已刻完,根据需要刊印河西字大藏经千余种。其四,成宗大德六年(1302)夏初,依诏施印十藏。其五,武宗皇帝施印五十藏。其六,仁宗皇庆初年(1312年)八月望日印五十藏。

可见,蒙元曾先后六次修造和刊印河西字大藏经,前两次应该在修造西夏旧版或在旧版基础上重新翻译缺失的经文,后三次刊印的河西字大藏经应是依据杭州路雕版进行刊印的。这也造成了河西字大藏经存在多个版本的情况,既有蒙元收集西夏旧版,校有译无后而刊印版本,也有杭州万寿寺新雕版本。史金波先生曾对国图藏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序文进行翻译,考证此经是在蒙古国太宗窝阔台死后的乃马真称制之时始雕,刊毕于定宗贵由二年,即1242-1247年间版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卷末发愿文记载:

“今释迦已灭,付法传而至于今时,佛法住盛荣者,以此经是。故大界国世界信众施主陈慧高,念此语故,发出大愿,番国旧印板国毁中失,因此施舍净物,令雕新字,乙巳年八月十五日始起,丁未年中刻毕,净纸上得以印施。”

如此说来,蒙元统治者刊印西夏文佛经时间在西夏灭亡十几年以后就开始了,与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所记“至元七年(1270),化身一行国师,广发佛事,校有译无,俱使宝意如度,印制三藏新经”所反映内容基本一致。我们查阅出版的国图藏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版本,可以发现,没有千字文函号,每行16字,可以判断此经不是入藏佛经,属于私刻本或寺院藏本。

西夏文《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B11•055[1•17]),西夏文题款为“当今皇帝御译,仪天兴圣仁慈昭懿寿元皇太后御译,正宫皇后御译” ,尾题有“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汉译,奉当今皇帝诏重校正”。 “仪天兴圣仁慈昭懿寿元皇太后”是元武宗和仁宗的母亲,《添品妙法莲华经》为武宗或仁宗时印制。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每折页6行,行16字,上下单栏)虽为元代刊刻,其版本与我们知道现存杭州大万寿寺版本(每折页6行,行17字,上下双栏)遗存佛经的版本并不完全一致,国图藏元代西夏文佛经真实地展示出元代刻印西夏文经的不同形制。除此以外,根据遗存的俄藏黑水城、英藏黑水城和中国藏西夏文佛经等判断,西夏时期也应雕印过西夏文大藏经,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难在一篇文章中做详细论述,且与本论题相差较远,在此不做论述和研究。

那么元刊河西字大藏经到底始于何时?史料没有具体记载,《元史》卷十八《成宗本纪》记载:“罢宣政院所刻河西藏经板。”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去世,其孙铁木耳即位,是为成宗,成宗即位之初就罢停河西藏经板,这足以说明在忽必烈时期存在雕刻河西字大藏经的行为,由宣政院具体负责。而在国图藏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有“至元三十(1293)万寿寺中印刻所需千种,施财万秩之多”的记载,可见,刊刻河西字大藏经应该始于忽必烈时期,属于官方行为,刊印地点在杭州万寿寺。但忽必烈时期雕板并没有刻完,所以在忽必烈去世前一年只刊印所需千种。成宗即位后停止了这项事业,至于什么原因没有记载,我们推测可能与杨琏真伽失宠有一定关系。成宗元贞三年(1297年)五月壬午,罢江南诸路释教总统所。秋七月庚辰,中书省臣言:“江南诸寺佃户五十余万,本皆编民,自杨总摄冒入寺籍,宜加厘正。”成宗罢河西字雕板后不久,又恢复了刻板,国图藏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所记到成宗大德六年(1302)夏初,雕刊完毕,下诏施印十藏。可见,成宗恢复刊印河西藏经的事迹在不同佛经题记都有所记。成宗在位期间,还不止一次刊印河西字大藏经,致使不同佛经题记对刊印经典的数量记载存在一定差异。《碛砂藏》“何”字函《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大德十一年)、“遵”字函《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大德十年)记载为“八十余藏”,“践”字函《大宗地玄文本论》(大德六年)记载为“三十余藏”。成宗大德共十一年,时间越往后,记载刊印的数量越多。

[责任编辑:李保华] 标签:元刊 杭州路 河西字 大藏经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