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崔红芬:元杭州路刊刻河西字《大藏经》探析

2013年11月04日 18:26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崔红芬

编者按:2013年11月1日至3日,云南省佛教协会与大理崇圣寺联合举办2013崇圣论坛,全国著名佛教文化专家、大德高僧发表真知灼见,共论云南佛教在中国国际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崔红芬发表了题为"元杭州路刊刻河西字《大藏经》探析"的主题演讲,论文全文如下:

1227年随着西夏亡于蒙古,西夏遗民或留居故地,或签发为军队随蒙古军队到各地作战,于是西夏遗民散居各地。据考证,在河南、河北、安徽、浙江、福建、西藏等处都有西夏遗民活动的记载。西夏遗民散居各地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本原来的宗教信仰和使用西夏文字。蒙元统治者为了满足这些信众的诵经和供养流通经典的需要在西夏灭亡二十余年后就开始刊印西夏文佛经,散施于西夏故地和一些寺院。从遗存西夏文佛经题记、版式和发愿文等判定,蒙元统治者刊刻河西字大藏经的地点就在杭州路大万寿寺,河西字大藏经的版式与《普宁寺》或称《杭州藏》、元刊《碛砂藏》版式是一致的,一些刻工既参加《普宁藏》的雕刻,也参加河西字《大藏经》的刊刻等。为了雕刻印刷藏经,募缘地之广,参加人数之多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的。限于篇幅,本文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等资料继续对元代杭州路刊刻河西字大藏经进行深入研究,不妥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杨琏真伽与河西字藏经刊刻地

河西字大藏经即西夏字大藏经,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称西夏故地为河西,河西字即西夏字。我们探讨的元刊河西字大藏经即元代刊印西夏文大藏经。刊河西字大藏经不仅是刊经史上的一件盛事,也为佛经的流传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河西字大藏经进行研究的学者最早当属王国维先生,他在《元刊本西夏文华严经残卷跋》提到日本善福寺藏元平江路碛砂延圣寺刊《大宗地玄文本论》卷三有松江府僧录管主八发愿文,并提及法国伯希和在敦煌得到的西夏文经卷。日本小野玄妙对元代松江府僧录管主八大师刻印佛经的事迹进行记述。王静如先生《河西字藏经雕版考》对元刊西夏文佛经进行了简略梳理。俄国聂历山和日本石滨纯太郎合作撰写的《西夏语译大藏经考》指出伯希和最早提出存在河西字大藏经,提到日本善福寺藏元平江路碛砂延圣寺刊《大宗地玄文本论》卷三有松江府僧录管主八发愿文,元刊河西字大藏经的版式等。王菡先生《元代杭州刊刻<大藏经>与西夏的关系》认为1277年至1312年杭州地区所刊《普宁藏》、补版《碛砂藏》和河西字《大藏经》在不同侧面均与西夏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史金波先生对国图藏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进行译释,发愿文中也提到元代刊印河西字大藏经的情况。

河西字大藏经的刊刻地点是在浙西杭州路大万寿寺,杭州曾是五代、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佛教十分兴盛,印刷业发达。有元一代北方大都、南方杭州和藏地等仍为元代佛教最为兴盛的地区。《元史》记载:

“杭州路,上,唐初为杭州,后改余杭郡,又仍为杭州。五代钱镠据两浙,号吴越国。宋高宗南渡,都之,为临安府。元至元十三年,平江南,立两浙都督府,又改为安抚司。十五年,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来治于杭,改曰江浙行省。”

杭州作为元代南方佛教发展的中心,在杭州设立行宣政院,管理该地区的佛教事务。元统治者在杭州、平江地区先后刊刻《普宁藏》、河西字《大藏经》、藏文经典和《碛砂藏》,这充分说明元统治对佛教发展的重视,也说明杭州等在全国佛教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在攻下南宋之初,为了稳定江南,争取民心,采取一些措施利用宋朝遗留圣贤和僧道人员,保护文物古迹。《元史》记载:

行中书省右丞相伯颜等,以宋主显举国内附,具表称贺。……丁未,诏谕临安新附府州司县官吏士民军卒人等曰:“……百官有司、诸王邸第、三学、寺、监、秘省、史馆及禁卫诸司,各宜安居……前代圣贤之后,高尚儒、医、僧、道、卜筮,通晓天文历数,并山林隐逸名士,仰所在官司,具一名闻。名山大川,寺观庙宇,并前代名人遗迹,不许拆毁……。

元统治者采取保护寺观和遗迹的措施和在杭州刊刻大藏经等活动则体现了元对江南的佛教政策及对前朝遗民信仰的关照,元刊印河西字大藏经主要是为了满足西夏遗民的需求。元刊河西字大藏经的大万寿寺是有悠久历史的寺院,据《西湖志纂》卷三“孤山胜迹”记载:

“六一泉:在孤山西南,即唐孤山寺。陈天嘉元年改建,名永福。宋大中祥符间改为广化寺,内有辟支佛骨塔。柏堂、竹阁皆在焉。绍兴改创四圣延祥观。理宗时复改西太乙宫。元杨琏真伽改为万寿寺,元末毁。”

《西湖游览志》卷二“孤山三堤胜迹”也载:

“四圣延祥观:绍兴间,韦太后还自沙漠建,以沉香刻四圣像,并从者二十人,饰以大珠,备极工巧,为园曰延详……元初,杨琏真伽废为万寿寺,屑像为香,断珠为缨,而旧美荒落矣。西太乙宫:宋理宗时,中贵卢允升等以奢侈导上,妄称五福太乙临吴越之分,乃即延祥园建太乙宫……元时,杨琏真伽攘为僧窟,未几,荡废。”

上述两条记载对大万寿寺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记载,元时的大万寿寺在唐时曾称孤山寺,是座佛教寺院,宋代曾一度改为道教道观,信仰四圣真君(天蓬元帅、天猷副元帅、真武将军以及黑煞将军),并成为宋代皇家园林。入元以后,因为杨琏真伽负责南方佛教事物,在宋废墟基础上又将其恢复为佛教寺院,称万寿寺。

杨琏真伽为河西唐兀人,具体身世不是很清楚,《元史》记载:

“(至元十四年)二月丙戌,诏以僧亢吉祥、怜真加、加瓦并为江南总摄,掌释教,除僧租赋,禁扰寺宇者。”

其中“怜真加”是杨琏真伽,为西夏遗民,杨琏真伽从至元十四年来到在江南,出任任释教总摄,管理江南佛教事务。杨琏真伽在江南积极执行元代统治者的宗教政策,推崇佛教,提倡和抬高藏传佛教的地位,他的活动对南方佛教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杨琏真伽在江南的活动学界有不同评说,但他修建塔寺、刊刻佛经和推行藏传佛教已是学界共识。他在宋宫殿遗址上修建佛塔和寺院,佛塔即尊胜塔,又称“白塔”或“镇南塔”;寺院指五大寺,即报国、兴元、般若、仙林和尊胜。《西湖志纂》记载:

“报国寺:在凤山门外过万松坊南,元至元十三年,僧杨琏真伽请即宋故内建五寺,曰报国、曰兴元、曰般若、曰仙林、曰尊胜。报国寺即垂拱殿,兴元寺即芙蓉殿,般若寺即和宁门,仙林寺即延和殿,尊胜寺即福宁殿。延佑至正间诸寺递毁。”

元文人黄溍也载到:

[责任编辑:李保华] 标签:元刊 杭州路 河西字 大藏经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