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大陆慈济:厦门志工厦门中医院联合义诊 逾两百人受益

2013年08月23日 09:16
来源:慈济基金会

翁翔护士在台上欢快地带动乡亲。实际上,她的脚踝受伤已好几个月,今天脚上还绑着绷带,套着两双袜子,但她满脸灿然“甘愿做,欢喜受。”(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摄影:李永慧)

幸福的“工作”好轻松 

各个问诊科以屏风隔开,提供给医师与乡亲轻松愉悦的互动空间。尽管来问诊的乡亲络绎不绝,神经科的林安基医师还是耐心的为乡亲们解答每一个问题,给他们最专业的诊疗,在这里度过了他忙碌又高兴的一天。 

林安基医师非常喜欢和赞叹慈济的医疗人文精神,他说:“慈济是最和谐和最有爱的地方,来参加义诊的乡亲由于受生活条件所限,平时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他们很多都是弱势群体,作为一名医生,对这些弱势群体更应该多加关怀。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更好的服务乡亲。” 

天耳鼻喉科是由厦门市中医院蓝志杰副院长亲自坐诊,他与听力障碍患者交流,都以写字方式代替大吼大叫,用专业的医术,很耐心的与病患交流。“参与义诊有种成就感,医生不应该只强调自身技术有多么好,而是要懂得如何去肤慰病人,今天这样对贫困户很有帮助,也教会我们如何去照顾贫困的人。”

“姆指与中指握笔中间要留一个空间,这样才不会近视。”眼科林媛主任在义诊现场教导一位孩子正确的握笔方式,避免孩子因错误的执笔姿势而影响视力,林医师不厌其烦一遍遍教,并让孩子当场练习。虽然接诊一位接着一位未曾休息,但她觉得:“今天虽然没有助手,我却不觉得累反而是很喜悦,是一种幸福!当我看到患者在接受我的问诊时那种轻松的心态,作为一名医疗工作,很有成就感。” 

来自莲花医院的王业红医师及志工进行往诊,为双目失明的钟武信进行看诊。(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摄影:施忠贤)

念念不忘的医疗人文经验

心电图科室的赵凤医生也参加过2011年的翔安义诊,一直想再次感受那种温暖的氛围,知道这次又有义诊活动她便踊跃报名参加。在活动过程中,慈济志工的细心与贴心,给赵医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躺床比较高,有些病患上床检查时很不方便,慈济志工在病床便放置了一张小椅子,帮助病患踩踏上床,真的是考虑得非常周全,这份精神值得我学习。” 

赵凤说:“在医院工作时,每天面对的是流水线工作,与病患之间的交流很少。这次来了这里,与病患间的交流多了,觉得与病患间的距离拉近了,希望以后在工作中也能够多挪出一些时间来与病患沟通交流,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灵的抚慰。” 

“以前遇到难缠的病患,直接就拒绝诊疗,现在会以医者之心去关怀病患,甚至在病患没有床位的时候还会帮忙想办法调床位。”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秦梅透过医疗人文培训课,让自己在医院的服务更加体贴病患;此次,她担任陪诊的医疗志工,处处可见她体贴地牵着病患的手,用温柔的声音抚慰病患,虽然一整天下来上上下下的跑动,脚很酸痛,但想起上人说“对的事情,做就对了。”她的全身就充满了动力。 

长情陪度难关 植物人动手比划“感恩” 

在神经内科里,一位身卧轮椅床的年轻小伙子在妈妈和两位初中同学的陪伴下从岛外郊区赶来看诊。两年前因骑机车意外摔倒致头部受伤,正值青春年华的周梓荣接受开颅手术后成了植物人,伟大的母爱让周妈妈一直不离不弃,在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和慈济志工一年多来的持续关怀下,周梓荣原本一动不动的身体如今可以有意识的触动和比划,今日来到爱心满满的义诊现场,周梓荣频频竖起大拇指点头对慈济志工比划手语道“感恩!” 

倚靠着慈济志工的肩膀,周妈妈热泪盈眶地说:“慈济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和关心,碰到这么多不幸的事情,是慈济人帮我们度过这个难关,所以,今天带着梓荣过来,感受慈济家庭的氛围,对慈济,我们说不尽的感恩!”她经常对着身卧在床的儿子说:“你要赶快好起来,跟着妈妈一起去慈济,加入慈济的队伍,好不好?”不能言语的梓荣每次都用肯定的眼神点头回答。 

炎炎夏日入户看诊 

午后,义诊医师和志工顶着高温,走进行动不便的病患家中看诊。 

租住在地下车库的王锦凤一年前因为车祸瘫痪在床,背部和脚部多处褥疮,生活无法自理,只能靠母亲和娘家姊妹轮流照顾。为了九岁的女儿,王锦凤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

“手要经常捏捏,肌肉才不会萎缩,两手互相帮助,每天多做几次,先锻炼手后,脚才会动,要多锻炼,就会早日康复!”厦门市莲花医院复健科孙海勇医师,教示妈妈帮助锦凤练习用手部和腰部的力量挺起身来,帮助肌肉早日恢复功能。 

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女儿,又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孙子女,王妈妈肩上背着重担,时常心情不好、愁眉苦脸,今日志工和医师的上门指导,打开心门的她说:“这么多善心人士在关心,我们要坚强!现在想开了,走路也有精神了,告诉自己要勇敢起来,不能倒下去!”收下健康快乐的祝福歌后,身卧在床的锦凤也跟着志工比划“感恩”的手语,脸上那久违的微笑也终展开来。 

“救人救心,要让患者从心理上战胜病魔,燃烧起活下去的愿望和坚持的力量。”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陈晓霞多次陪同志工入户关怀,看到贫病交加的乡亲受着疾病的折磨,她有感而发:“想想自己身体健全,有份工作,有人爱,还可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多么有福报的事情!我会尽我所能付出我的力量!” 

医疗人文与小区医疗建立 不能等

志工们走过饮食店,理发店林立的街道,穿过几个弯弯曲曲的弄堂小道来到了病患薛宝珠的家里,走进一个破旧的门廊,门廊边上摆放着准备回收的旧报纸,沿着楼梯走上二楼,一股陈旧腐朽的味道,夹杂着腥臭味扑鼻而来。 

薛宝珠奶奶将志工们迎进门,面带愁容地说:“我们全家都是病人,我真不知道要怎么办?” 

“今天我们带医生来给你们看诊,您有哪里不舒服就跟医生讲。”志工握着薛奶奶的手安慰她。丈夫早逝,六十八岁的薛奶奶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四十几岁,但都有智力的问题;大儿子患有唐氏综合症;小儿子从楼梯跌下摔到头部,现在是一级智障并患有失语症;二儿子也有些智力问题,而薛奶奶本身也患有糖尿病。 

“看病很贵,没钱看不起病,有时,我们一天也只吃一顿饭。”薛奶奶叹了口气说。曾令峰医师为母子四人做了一个基本的检查,并作出建议:“要改变生活习惯,不要只是躺在床上,要换角度活动筋骨。”

回顾问诊的病患家庭,曾令峰医师心有所感的说:“上人说‘行善行孝不能等’,其实医疗人文的服务体系建立也不能等。看完他们之后,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希望小区医疗服务体系能够逐步健全起来,义诊的活动能够与小区的医疗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不为没钱看病而延误病情。” 

这场义诊圆满结束,然而“守护生命,守护健康,守护爱”的路,还需要一直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慈济 慈善 大陆慈济 厦门 志工 厦门中医院 义诊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