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故事:一位会计师的感悟 金钱难衡量人生经济学
卫丽娟冲刺事业,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但在川震赈灾后,发现全家人平安相聚就是生命中莫大的幸福,现在经常与先生和女儿一起参与志工活动、分享感动。(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摄影:黄筱哲)
善用时间 放大爱的空间
当时,志工举办“青少年快乐成长营”,邀集慈青们前往贵州山区,和慈济助学或援建学校孩子们互动学习;卫丽娟帮等待上大学的女儿报名,临行前才知道附带条件是“父母亲需要陪同随行”!挣扎许久,为了孩子,她愿意“牺牲”九天不工作陪伴。
活动期间每天三餐,大家双手合十,大声齐唱“感恩歌”,表达感恩之心;她被编排在生活组,为孩子们准备水果点心时,她会依私心增加某些组别的分量。志工跟她说,无论来自贵州、上海、昆山或台湾,大家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不因背景差异而有不同,这才是平等心。她说:“这次出门,其实是我受教了,原来我一向都用狭隘的心去看别人。”
那场营队之后,卫丽娟又报名参加了其他活动,这场七天,那场又七天的;“我也搞不清楚,我时间从哪冒出来的?”尽管如此,她的客户量不减反增。
而决心“一定要加入慈济”,是在2008年5月四川汶川强震后。她天天盯着新闻,无助地淌泪;“所以当我听到慈济有机会进灾区,我肯定是要去的。”她报了名打理好行李,等候通知。志工一梯梯轮番前往,每梯七天左右,几梯之后终于轮到她了。
原猜想是要去帮乡亲清理瓦砾垃圾的,到了现场才知要准备热食;她不谙厨艺,更不熟煮菜切菜,做最多的就是洗菜与洗盘子,“那几天好像洗了一辈子分量的碗盘。”
她发现,一碗热食看起来没什么,但许多妇女在震灾中失去亲人,“那么多人一起走出帐棚,就不会一直沈浸在悲伤里;在准备热食过程中,至少暂时忘却丧亲的伤恸。”她也发现,这种关怀模式,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必须团队接力陪伴。
她认识两位乡亲,地震前每天一定要往庙里跑,但一连多天她们都在慈济热食站帮忙,“这几天没去庙里没关系吗?”听卫丽娟这么问,她们说:“你们就是闻声救苦的菩萨啊,我们哪需要往庙里跑。”
原来,能助人的人就是活菩萨啊,卫丽娟震撼了!领悟到原来菩萨不是摆在佛桌上给人们供奉膜拜,而是能感受众生苦难,并尽一己力付出关怀的人。
慈济在苏北宿迁市致赠残疾人士及特困户冬令物资,卫丽娟在家访时祝福他们平安过冬。(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摄影:黄筱哲)
内心辩证 道路越来越清晰
2009年,卫丽娟第一次来台湾,见到证严上人,原想趋近看清楚这位恩师的她,却是愈靠近愈模糊了,因为泪水早已爬满双颊。
“因为过去的背景,对人的防范,也不是一下就能相信的。”接触慈济对她来说,是一条内心辩证过程的自我觉醒之路,每生出一个疑问,随之就会得到解惑;身心更多投入后,彷佛就更深入了解自己,察觉到成长过程对她造成的影响。
生命中有许多事情远超过理性与分析所能理解的,人心人情其实相通,只是被环境与心境给遮蔽不显;但透过参与慈济,她体会到人皆有善念,爱是可以被启发的。
她也了悟,不说感恩很难。有些人因为历经无常或重病的困顿,才得缘接触慈济,她能顺顺利利做好事,深感应该要付出更多;而亲身接触那些在灾难中屋毁丧亲的人们,更体悟到钱财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全家人平安在一起”就是莫大的幸福。
1
2
|
相关专题: 台湾慈济视频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