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慈济教育志业 重视启发人的“良能”

2012年11月07日 10:13
来源:慈济基金会

慈济继踏出了慈善和医疗的脚步之后,基于培育医护人才,和解决台湾东部少女的就业问题,于是在1989年成立慈济护专,迈向教育志业的第一步,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并于海内外设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社会教育推广,落实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教之以礼育之以德

慈济教育是以“慈悲喜舍”为校训,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为目标,不仅重视专业教育,更重视启发人的“良能”。所以在学校里,不只教授学业,还要五育并进,更要强化孩子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尤其在静思语教学的推广下,让孩子学习付出、学会感恩。例如在慈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优秀的学生才能打扫厕所,以相对于将劳动服务视为处罚的想法,坚持“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理念,并培养学生待人热情与礼貌的态度。

而慈济大学为了培育优秀的医护人才,更在证严上人的推动下,开启了“无语良师”遗体捐赠的先河,让医学院学生藉由大体捐赠者的大舍情怀,让自己的专业训练更加扎实,期许未来能回馈到每一位病人身上。这项创举也带动了台湾医学教育在解剖学上,及医疗人文精神上的提升。

为了让慈济的教育理念更加落实,因此在全球推动社会人文教育,希望慈济人文不仅在学校开枝散叶,更要在每一个有爱的地方开花结果,开设人文推广课程,设立儿童精进班、青少年成长班等。而在大专院校更组织了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及在各级学校成立了慈济教师联谊会,数万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切磋教育的真义,更难得的是,有一群大爱妈妈深入台湾七百多所小学,利用晨间自习时间,以“静思语”的真情大爱陪伴孩子成长。

教育常随着慈善救助工作为受灾或缺乏资源的贫苦民众建构希望。1999年9月21日凌晨,台湾发生强烈地震,瞬间的天摇地动,建筑崩坏倾颓,慈济志工摸黑前往灾区救灾,并提供灾民各种援助;然而学校已成为危楼,孩子的教育是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希望工程延续学子教育

证严上人鉴于教育是百年大计、希望工程,不能中断,决定认养灾区五十一所学校的重建工作。从硬件援建到人文带动,志工一路陪伴孩子走出地震阴影。这五十一所希望工程以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SRC)为主,重视绿化、水资源回收、环保及采光和通风,并融合学校发展需求、地区人文特色,同时呈现爱与关怀的风貌,也让这些曾在世纪末倒下的学校,在新世纪初成为千年不坏的教育堡垒。

在四川大震中学校倒塌严重,慈济在什邡市援建五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可供三千余位学生重返课堂。图为八一小学简易教室启用典礼。(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2008年四川发生强烈地震,慈济志工感同身受,灾后两天内即进入灾区,提供热食及义诊服务,并鼓励停课的学生一起付出;这些停课的小志工在慈济人的带动下,用歌声、慈济手语,渐渐走出悲伤;他们学习为父母奉茶,为长者搥背,表达了对尊长的敬意与感恩的赤子心。同时也依配合当地政府及学校进行勘查,了解实地需求,先提供六所学校组合式板房做为临时教室,后续再援建九所幼儿园、小学、中学永久校舍。

自1991年华东水灾起,慈济在大陆帮助教育资源缺乏地区所援建的各级学校已达五十三所,并以助学金方式补助河北、河南、江苏、江西、安徽、湖北、贵州、福建、广东、上海市等地贫困学生就学。

目前慈济在全球援建了一百六十二所教育机构,虽各地有不同的教育制度与学程,却有共同的方向--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责任编辑:于发文] 标签:慈济 教育志业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