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平:以生态佛寺为中心 怎样向社会辐射?
2010年04月16日 15:48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个是不是环保?是一种生活方式,他这个是一种规矩,换了一个国家同样是不行。当时这个故事传得蛮厉害的,我觉得这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环保,是心灵环保的,是把生态佛学变成自己生活方式的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意义很重大,你怎么能够做好。所以我在想玉佛寺提出来一些概念,比如说心灵环保也提出了一个环境友好型的寺庙,生态佛寺,我想这是玉佛寺在都市佛寺、或者是都市佛教、都市寺庙的概念以后,又提出来一个值得关注、值得讨论,也值得宣传的一个概念。什么叫做生态佛寺?什么叫做环境友好型佛寺?

就是说心灵环保是我们个人的,是个体的,是信仰的个体,让很多人都跟你一样相信缘起和果报,要相信像闯红灯、不闯红灯带来的结果你自己去承受一样的,面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是,我也信仰你也信仰,大家都信仰,这样就变成一个生态社会。那我们所生活的、所依靠的文明社会,就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所以接下来这个心灵环保怎么成为一个社会环保,怎么成为一个社会信仰,然后影响到国家、政治,成为国家环保、政治环保、经济环保,就是从个人的关怀变成社会的关怀,甚至变成全人类的关怀。

所以我有一个体会,比如说我接着王教授讲的,环保的佛教理念是重新开始,重新开始我想佛教信仰有一种功德回向,重新开始我们生态佛教信仰的理念回向社会,回向人类,会想你周围所有愿意过上好日子。不要我们有房子的住不安心,有车子开不安全,有水不敢喝,有饭不敢吃,吃下去以后担心有什么细菌,我们这样的日子就过得比较好。所以从心灵环保理念转变成为一个社会环保理念,从个人的佛教信仰,变成一个社会的公民信仰,这是我想谈的第二点。

第三点,今天上午两位来自国外的佛教环保组织的领袖,他们是谈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佛教的环保理念怎么跟其他宗教的环保理念互动、交流,一个是佛教的环保八年计划当中如何从非政府机构的实践层面去进入社会,这个就是一个宗教对话的问题,一个就是NGO的问题,大家作为一个非官方的社会组织怎么去做好。实际上我们讨论NGO,讨论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在我们讨论空间还是有问题的话,但是我们可以强调,信仰不是个人的事情,信仰既是个人的事情,又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心灵环保这样一个信仰方式,既是一个宗教、一个佛教的问题,同时也是其他宗教的问题,所以它要跟其他宗教进行对话,还要跟社会进行对话,特别是对政府管理部门,让他们知道我们有这样的信念,你们是否也应该跟我们一样,也有这样的信念。就是佛教环保理念跟其他宗教的环保理念,进行对话、互动,跟政府管理部门,跟企业管理部门,跟经济发展比如说公司企业一些老总、老板去对话、去交流,这样就可以把玉佛寺的八年规划、心灵环保的理念、生态佛寺的理念让大家知道。所以你只有通过这个渠道,佛教的信仰、佛教生态佛学就不会局限在玉佛寺了,不会局限在寺庙,不会局限在各位驻山长老在上海佛教寺各个寺庙里面,它会成为社会的共识。所以我想这也是提出来一个理念,但是实践这个理念,大家的努力都是很需要的。

所以我想谈到第四,在玉佛寺的八年规划提出一个生态佛寺的时候,如何以生态佛寺以寺庙僧团为中心,向全社会甚至向全国佛教界向全国各界辐射、影响,比如说所有的全中国的佛教徒,全中国的寺庙都提出这样的理念,我想中国有一亿佛教徒、如果有两亿佛教徒,是不是都会把心灵环保作为自己的信仰方式,信仰表达方式。我想如果两亿人环保做好了,我们十分之二的环保事业就好做了,这个体量是很大的。

如果每个人再影响周围一个人,可能就变四亿人,如果再影响三个人呢?再影响五个人呢?那全中国人都被影响到了,所以我在想生态佛寺为中心,怎么向社会辐射?我们不一定完全靠复制西方的NGO和NPO那种运作模式,我们可以有中国人的模式也可以,完全是自己倡导的,重新开始回向社会、回向周围的所有和每一个人。然后最后才会达到从心灵环保、家庭环保、社会环保、国家环保、政治环保和经济环保,使环保理念跟佛教信仰,使人间佛教的建设跟社会文明的建设,这样能够真正的、有机的、深入的、具体的结合一体。

而我想如果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假设我们这八年规划顺利的有个结果,我想如果中国佛教界、上海佛教界这样的努力,人间佛教肯定就有一番新的进展,它就可以在生态理念的情况下,把人间佛教其他的建设也给推动起来,真正做到一个庄严国土、心净、国土净的理想境界。好,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邢彦玲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