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芒鞋葛杖上普陀——访著名学者余秋雨

2011年06月23日 15:29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学者余秋雨(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记者:秋雨老师您好!记得您是2002年冬天第一次来普陀山,之后无论是参加观音文化节普陀山论坛,还是其它活动,都是作为嘉宾应邀前来。去年的冬天,您成为首批“普陀山荣誉山民”。在您众多的社会头衔和身份中,对“普陀山荣誉山民”这个身份是如何看待的?

余秋雨:我和普陀山结缘是我的荣幸,所以我多次讲过我现在没有印名片,如果我什么时候印名片的话,上面的头衔只有一个,就是“普陀山民”,因为这样比较有意思,这是一个我的身心都可以调整和安定的所在,我非常重视和普陀山这样的一种关系。

记者:听说最近在普陀山居住期间,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首诗正为大家所传诵。

“六合烟尘隔洪波,云水三千何谓我,惟余一念曰慈悲,芒鞋葛杖上普陀。”读了这首诗以后能真切感受到您对普陀山的感情。这首诗告诉我们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余秋雨:我在普陀山这几天也在看电视,电视里有很多很多的历史剧,这些历史剧大量都是宫廷的权谋,尽管这些历史剧拍得都很不错,但永远都是人和人之间的搏斗,人和人之间的残杀,人和人之间的血腥。这个时候你会突然想到我在他们的彼岸,在佛教理念的照耀下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一切都是人间灾难的制造者,而且这些灾难通过我们的一种代代相传的错误理解,通过我们的写作把它扩大了,而且变成一种传播,使得现在很多很多的观众形成了一种人要成为一种强者,就要用权谋的、互相格斗的思维方式,所以我在普陀山可以这么说,六合的烟尘只是传说,我们现在隔着海看过去只是一种传说,你们不要完全当真,只是人们想像当中的这种权谋结构,更多地来想像人间的善良,来想像人间的自在,来想像人间的安定,这是在普陀山看了那些电视剧,看了那些传播的潮流之后的一种心态。我想我已经走了那么多地方,现在到了这样的年纪,心里边其实只存下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就是慈悲。这个慈悲是对佛教理念的一种觉悟,也是对我们中国历史上无数的金戈铁马的一种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愿意带着这样一种精神释放以后的轻松上普陀。

上普陀讲的是普陀山,实际上是一种境界。因为普陀山代表一种境界。我里边说的芒鞋葛杖上普陀,芒是一种草本植物,葛是一种藤本植物,是古人在表达自己的朝拜虔诚的时候,穿着草本植物编织成的鞋,柱着藤本植物编织成的手杖,艰难地朝自己心目当中的精神高地一步步走去。

其实这是在电视机前随口写成的一首诗。当时写的时候在普陀山,觉得很合适,所以我就把它写成了一幅书法。很高兴这样几句话能引起一些反响,我相信这是我真实心意的一种表达。

记者:普陀山是一座自然奇山,文化名山,宗教圣山,普陀山又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近年来,普陀山确立了“经营和谐,打造精品”的科学发展理念,提出了“建设世界佛教圣地和国际旅游胜地”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工作思路。作为一名行者,您到过世界的很多地方,您认为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应该具备怎样的元素和韵味?香游客应该怎样去感受普陀山、亲近普陀山?

余秋雨: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作为一个佛教圣地、宗教圣地、精神圣地,它的一个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它的外观应该是统一起来、和谐起来。不能说作为精神圣地,里面是脏乱差,里边是不好的,那人家就会觉得这个精神圣地就缺乏吸引力,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少。有些苦行的信徒会来,但是宗教经常要关爱那些半信不信的人,半信不信的人他首先被它的美景给吸引,在这个美景中听到了美言,非常好的语言,获得许多智慧的启示,他慢慢被吸到智慧的佛国,这个很重要。普陀山在一个海的包围之中,本身就有一种脱俗的品相,使得世俗中一些不良的因素难以进入,这是普陀山得天独厚的地方,但是以前没有被很好的管理,又由于复杂的政治运动,政治环境,使它没有很好的建立起一个精神道场,一个宗教圣地所需要的生态环境。这一点我非常感谢这些年来普陀山的管理者们和普陀山的佛教协会,在这儿所做的巨大努力。普陀山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极其完整的,生态优美的一个环境所在。对普陀山来说,优美的生态是精神文化的一个基座,有了这个基座,相得益彰。佛教文化的精神光亮,让这个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更加光彩,而这儿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又给这个精神道场增光添色,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我走遍了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宗教圣地,确实都是在生态观景上,在艺术审美上达到很高的水平。有很多高层次的艺术家、文化人都从事着精神圣地的营造,比如像梵蒂冈,不知有多少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建筑学家都投注了毕生的精力,一代又一代,所以才那么宏伟,那么壮观,即使不是宗教的参观者们都叹为观止。我印象很深的比如像耶路撒冷,那里战乱不断,但是它该宏伟的还是宏伟、该美丽的还是美丽。相比之下普陀山的自然环境比它们都好,因为它们没有那种海、山、岛这样的一种综合,它们的绿化也没有那么多,所以我选择了一个词汇叫“得天独厚”,既然是得天独厚的环境,把普陀山这样一种生态优势发挥出来,就已经显现出了非常了不起的前途,是精神和生态呼应的前途。普陀山朋友们正在努力把它打造成国际上大家都仰望的生态圣地,我觉得这个计划是对的,必须要这么做,不然就可惜了。你有那么好的宗教,又有那么好的生态,又处于那么好的发展时期,你居然失去了这个机会,你居然没有从最高的标准去要求它,而做成一个一般的香火很盛的地方的话,那就不合适了。所以我是非常赞赏这样一个国际眼光,非常佩服管委会和佛教协会的朋友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巨大的努力,我真要感谢,有这样一个地方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是中国人的幸福,也是中国人走向21世纪的一种精神见证。其次由于很长的历史原因,我们的宗教正在逐步恢复当中,我们的宗教精神正在逐步的苏醒当中,我们不能要求所有来山朝圣的香游客都处于一种非常文明的高度。好多人只是仅仅求得自己的平安、求得自己的利益来到普陀山,不免带着世俗社会各种各样的弊病。我觉得普陀山和其他风景区相比有一个好处,就是大海过滤了一些不合格的朝圣者,等于就是大海做了一次过滤,但即使过滤之后还有这些问题。我是这样想,只要管理者的水平逐步提高,我们游客队伍整体水平逐步提高,弊病慢慢会被文明融化掉。有的时候低俗会融化掉文明,我们的也很快就低俗了,有很多大声喧哗的人,看到周围的人大声喧哗,他也大声喧哗了,这就是低俗有可能把文明融化掉。但文明也可以把低俗融化掉。在普陀山的游客当中,我现在觉得文明的成分和力量越来越大了,我也经常在看,整个都处于一种基本上文明的状态了,这是不错的。我希望到普陀山来朝拜的人,要做到这么一点,就是对于宗教,特别是对于佛教,它的要义不是去索取,而是应该付出,要建设一个非常好的心境。在这点上,不要心里面存着今年我要发多少财,今年我要实现多少欲望、如何成功,这个想法就和佛教的基本精神有很大的差距了。佛教的基本精神是大慈、大悲,要救苦救难,所以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心情放松,把自己的心态洗刷干净,想到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够奉献什么,而不要不断地扩充自我的利益。扩充自己的欲望,这和佛教的精神相距太远了。这是首先,建设一个好的心境,这比一般的文明规则,如禁止乱扔垃圾这个问题更重要。乱扔垃圾这种行为容易改变,最难改变的是心存太多的利益和欲望。其实,礼佛进香以后应该是减少利益、减少欲望,增加大慈大悲之心,而不能像有些朋友一样,觉得我这次拜佛之后,钱会越多、欲望会更满足,这就不好了。很多的宗教圣地,有一个叫做净身、净手的仪式,由竹筒舀水把手洗净,洗手就是洗心,把外面带来的杂念先洗掉,洗掉以后干干净净来面对一个精神圣地。比如,在日本的任何一个庙里去都有这个洗手的仪式,在伊斯兰的清真寺里,更重要还要洗脚、洗脸,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好,像过去伊斯兰的清真寺,要穿过沙漠,才能到达,是沙漠文明,满脸风沙,满身都是尘土,他们就抖抖、拍拍,洗个脸、洗个手,才能真正面对他们精神上的支柱。我在台湾看到一个宗教博物馆,进去就有个黑色长长的通道,让你暂时告别五花八门的世俗社会,当然,这个黑暗不是完全的黑暗,有灯光引导,走几步有一句话问你:你是谁?再走一步,又有一句话问你:你来这里做什么?走完这个通道后,有一个水池供洗手,这样就很干净。普陀山暂时还没有这个仪式,但是我建议要有个仪式,比如:明代万历年间以后的方式,船到码头就会进入一条妙庄严路,当时的妙庄严路在明万历年以前是非常难走的一条山路,才能到普济寺。几天前,我就走过万历年间修造的那条路,一步一步,这个石板路到现在为止还很坚牢,山路里刻着莲花。这个过程和我们现在的来进香的人一上岛就坐上旅游车,快速的像穿梭一样地到各个庙里面,情况就不一样了。你必须步行,你必须虔诚地念着佛号,一步步地往前走,把世俗之心放下、把肮脏的心放下、把欲望之心放下,然后越走越干净,经过这个洗涤之后才能进入普济寺。三华里路,三华里路不长,而且这个山路也不高,也不险、走着也不累。但进入这个过程之后,你的身心就得到荡涤了,我准备给妙庄严路写一个说明词,建议我们上山朝圣的游客,走走像妙庄严路这样的一种古香道,在心态上有一个洗涤的过程,有个平静的过程,这点非常重要,怎么来决定怎么离开,只有这么走进普陀山,你的境界会高上一截。这是我对游客的一些建议。

记者:秋雨老师,我看了你的很多作品,在《借我一生》中有一篇文章的结尾您提到,您看上了一个海岛,一个只有船,没有桥的海岛。我认为这个岛就是普陀山,是吗?您认为普陀山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余秋雨:那个不是小说,是记忆文学。我最后讲的那个岛就带有某种象征意义,在这个象征当中包含了我对普陀山的一种仰望。但如果非常具体的落实在一个岛上呢,就和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有点距离了。它带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人到了一个喜欢的地方,就很难说具体哪个点最美丽了。就像现在问我中国的古代唐诗中哪一句你最喜欢,我脑子里冒出来就是很多句,因为我太喜欢唐诗了。譬如,普陀山也有很多非常美的地方,我一下子如果说哪几点的话就有点顾此失彼了,可能有点不公平。我现在感觉到最最好的是它的整体,譬如,在那么多树丛当中,会有黄墙一角;那么安静的地方,半夜会听到海涛的汹涌。海涛汹涌时一种宏大的声音慢慢地传过来,它并不刺耳,但是可以把你的心魄夺过去。这种整体的组合是美的,但把它分割开来,这个角度、那个角度都很美。在这种情况下,我和我的妻子在一条石铺的小路上慢慢地走去,看那个层层叠叠的古树,古树旁边的一角黄墙,黄墙外面的万顷海涛,天上又有明月,又有云彩,当这个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普陀山是美不可言。这比分割的感觉要好。

记者:我还听说您难得在一个地方住这么久,可见您对普陀山充满了感情,普陀山人民,包括来普陀山朝拜揽胜的香游客也是对您尊敬有加,充满感情。您能给普陀山及普陀山人民、来山香游客有所寄语吗?

余秋雨:我想普陀山不仅仅是属于这座山里的山民的,我现在虽然成为荣誉山民,我可以这样说,它是属于中国人精神生活当中的一块圣地,所以它应该承担起这样的精神使命和生态使命。我要说,在普陀山的人是幸福的,同时是有责任感的,你只有把它打理好,才能把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推向一个高贵的途径,所以,我在这一点上既羡慕普陀山的山民,同时又对他们承担那么多的责任,表示很大的钦佩。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余先生审阅)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邢彦玲] 标签:普陀 余秋雨 历史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