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与“入三摩地”。(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董其昌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卒于明崇祯九年(1636)。他十分信佛,自称居士,曾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将禅意融入书法,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清前期的皇帝自顺治到乾隆,都接受“南北宗论”,酷爱董其昌的画迹和艺术风格,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明崇祯三年(1630),董其昌到普陀山礼佛,寓居于白华庵。
白华庵规模不大,但在明清时期却别具特色,“山中精庐,惟此为冠。士大夫游山者,多住之”。此庵“朱扉画壁,种种佳丽。庵后依山结小茨,有青石数片,可抚可踞。得与韵士高衲,披襟长啸,谡谡当松下风,亦一快事也。”
当时白华庵主持募捐修筑妙庄严路,请董其昌为普陀山新修妙庄严路撰文。今天在妙庄严路口之照壁,我们还可以看到董其昌当面所书的石碑:“入三摩地”,以及他所书的石联:“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