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殊院千佛塔(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成都文殊院千佛塔塔基雕塑(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文殊院是成都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焚。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
寺院内除了佛教标志性的大殿之外,还有充满禅味的碑廊和千佛塔。在主体建筑的东面,此塔为六角形,共11层,通高21米,塔身高15.2米,重27吨。塔壁上铸999尊浮雕佛像,连同底层中央铜铸释迦牟尼佛像1尊,共1000尊,故得名千佛塔。塔身铸《华严经》、《法华经》等各类经文及建塔原因。飞檐翘角上装66条小青龙,配带响铃,微风习习,铃声朗朗。塔基下建有地宫,内藏珍贵法物,塔刹为青铜铸造,贴真金而就。
塔的三面,建立的一个环绕长廊,称为“碑林”。 碑廊里面陈列着许多古碑文真迹,其中一幅是雍正年间果亲王的真迹。碑文上书“开甘露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能深入如来之藏,了知无上法味,而复以此普润众生,令其善根增长,是为开甘露门也。”也就是说,就是在获得法门佛理之后,要用来普度众生,为他们打开智慧之门。碑廊的壁上刻有清代以来皇室、仕宦、名人赠寺的题咏、佛语墨迹发及文殊院历代大师的真迹的石刻等碑文。回廊正中有一对石刻乌龟,乌龟在中国神话上有独特的地位,位于十大神兽之首。回廊里的石刻乌龟,一左一右的守候着千佛塔,也可谓是神佑。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塔撰写“庄严千佛层层现,护念和平万万年”对联,并书:“千佛和平塔”横匾,置于塔身。该塔虽不是历史文物,但整体观之,庄严雄伟,气势磅礴,立体感极强,为文殊院这座千年古刹添姿增彩。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