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法门寺塔(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扶风法门寺塔下塔宫舍利(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扶风法门寺塔下塔宫舍利(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法门寺位于陕西扶风县城北法门镇,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为弘扬佛法,将释迦牟尼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法门寺塔原为四层木塔,下有地宫,除藏有佛骨外,还有唐皇室施舍的大量金银珠宝、法器、锦缎衣饰等供品。
1569年关中大地震,法门寺塔被震塌,明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赐银数万两建塔,历时三十年建成。新建塔为砖砌楼阁式,平面八角十三层,高60余米。第一层塔身八面,南面塔门,上有“真身宝塔”四字石匾。其余四面为八卦乾、艮、巽、坤等字样,以记方位。塔身第一层檐下用砖刻制出垂爪柱、帐幔和斗拱、椽子等构件。从第二到第八层,檐下均刻出额枋、斗拱,以叠涩出檐。八层以上各层仅作叠涩出檐,而无斗拱和其它构件,可能经过后代重修。第十三层已经残毁,做成八角形圆盖。塔刹为铜覆钵、宝珠。第二层至第十二层共有佛龛88个,每龛置铜佛或菩萨造像1到3尊,共计104尊,大者形同真人,小者只有0.2米左右。塔上造像庄重肃穆,铸造技术精湛,这些佛菩萨像组成一座佛教艺术的珍贵宝库。1654年关中发生大地震,法门寺塔开始倾斜,虽然多次整修依然无效。1976年松藩大地震波及到法门寺塔,1981年塔身倒塌,重修前发掘唐代木塔塔基及地宫,地宫由漫道、平台、隧道及石筑前、中、后室组成,形状略呈“甲”字形,总长21米,地宫中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有造型精美、制作工整的金银器皿121件(组),及法器、佛像、宝函、生活用具、丝绸等,其中四枚佛指舍利被誉为稀世之宝,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批珍贵文物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科学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