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宇:信仰 文化 知识 宗教刊物定位之我见
2010年12月02日 16:23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2010年12月2日上午,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在上海玉佛寺召开。华东师大社科系刘仲宇在学术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信仰·文化·知识 宗教刊物定位之我见》的主题演讲。摘要如下:

中国的宗教刊物,有自己的特殊性。她们是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生存与发展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其执政党共产党,在信仰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世界观上与宗教信仰有根本差别。但是党的政策又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并被写入共和国的宪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宗教刊物具有的空间,它们所担任的任务,都有一定的范围。我们说的宗教刊物的定位,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宗教刊物不仅一般地要在我国法律的规范之下,坚持爱国爱教的原则,而且必须面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如何既坚持各宗教自身的独特信仰,又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良好的关系,非常值得重视,在实践中如何把握其间的分寸,则实不容易。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环境的和谐度增加,宗教在近三十年中,尤其是最近的十多年中,有相当规模的发展。尽管就场所而言,传统的宗教,佛教和道教,以及民间信仰远没有达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水平,但其发展的势头却甚为平稳。而基督教的大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事。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同是也是十个民族的全民信仰的宗教,也在稳步曾长。中国宗教的生存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宗教刊物与一般学术刊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宗教刊物上需登载诸多的内容,但所有的内容都不能完全地抛开信仰的引领。

必须正确处理唯物与唯心、正确看待迷信。

各宗教类刊物当然是文化类的出版物,是当代中国文化中的特殊产品,也可以说是特殊的平台和生长点。

然而,我们不能将一般的世俗的文化与宗教文化等同。宗教刊物上讨论、介绍、探索的文化,系宗教文化。宗教文化与一般文化的差异在于其独特的信仰,如我们前面提到,宗教总是以对于超自然的、终极存在和终极根源的信仰为灵魂。我不赞成将宗教“文化化”的设想。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去稀释宗教,不能脱离宗教的独特信仰去泛言文化。

宗教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按照现今学科的分类,哲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历史、生态与环境,乃至于科学,几乎都可以在宗教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这使得宗教刊物在介绍、研究自己的文化的时候,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而且随着人类对自身文化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对自己生存环境的不断开创,还会有新的文化内容从宗教中凸现。

宗教刊物必须有具有知识性和可读性。需要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宗教文化,需要将古老的宗教文化用现代人能懂的形式加以阐释、说明。然而,这种解释,必须有有信仰的支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刘仲宇 编辑:邢彦玲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