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日上午,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研讨会在上海玉佛寺召开。《中国道教》编辑部尹志华在第一场学术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关于道教刊物的定位和未来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演讲。发言提纲如下:
道教刊物起步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也较缓慢。1933年,上海翼化堂善书局创办了《扬善半月刊》。该刊虽以“三教一贯”为宗旨,但由于陈撄宁等人在该刊发表了大量探讨丹道的文章,故道教文化彩色颇浓。该刊于1937年受战争影响而停办。1939年复刊,改名为《仙道月报》。遗憾的是,两年后,该刊又停办了。这两个刊物的昙花一现,既反映了民国时期热心人士为弘扬道教文化所作的努力,也反映了其时道教处境的艰难。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道教亦与时并进,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指引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展现出新的气象。1957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国道教协会宣告成立。中国道教协会于1962年8月创办了《道协会刊》,至1964年10月共出版4期。1965年至1979年停刊,1980年复刊。至1986年,《道协会刊》共出版了20期。1987年改名为《中国道教》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年改为双月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地方道教协会和一些宫观也先后创办了道教刊物,如《上海道教》、《三秦道教》、《福建道教》、《广东道教》、《江苏道教》、《河北道教》、《武当道教》、《龙虎山道教》、《茅山道讯》、《恒道》、《大道》、《之道》等。这些刊物与《中国道教》一起,形成了反映当代道教风貌的“道教媒体群”。
关于道教刊物的定位,我的粗浅认识是:
一、团结广大道教徒爱国爱教
二、反映当代道教的发展历程
三、弘扬道教优秀文化,服务社会
四、推动道教工作的开展
五、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促进道教健康发展
六、发现和培养道教人才
关于如何进一步办好道教刊物,我有几点思考:
1、应坚持“向上提升,向下扎根”。向上提升,就是发表的学术论文,要真正有学术创见,能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向下扎根,就是面向大众的文章要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能吸引人。
2、应改变目前主要由学术界供稿的局面,要大力培养道教界作者队伍。很多道教界人士和信众反映,目前大多数道教刊物的“宗教性”不强,教内作者的文章较少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3、地方道教团体和宫观主办的道教刊物,应具有地方特色。要多发表反映本地道教历史、现状,介绍本地道教宫观、道教人物的文章。
4、目前部分道教刊物审稿不仔细,对某些学者的文章中批判道教信仰的内容照样刊登,引起道教界人士和信众的不满。应坚持“在教言教”的原则,严把“宗教关”。
5、道教有“贵生”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探索和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道教刊物对道教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挖掘、整理,还有待加强。
作者:尹志华 编辑:邢彦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