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宋代水陆法会

2013年08月08日 16:40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宋神宗时,东川有一个名叫杨锷的人,将梁武帝的旧仪,重新写成《水陆仪》三卷,水陆的仪文开始有了新版本出现于世。元丰年间(1078—1085年),佛印(了元)禅师住持于金山寺时,有商人到寺申请设水陆法会,佛印禅师亲自主持,颇为壮观,“金山水陆”因此而驰名一时。

宋元佑八年(1093年),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并撰写《水陆法像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陆”。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宗颐删补审定诸家所撰有关水陆法会之著述,完成《水陆仪文》四卷。

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史浩路过金山寺时,因听闻水陆法会的殊胜功德,便将四明(今浙江宁波)东湖月波山的一百亩田地,捐建作为水陆道场。后来他还亲撰疏辞,做仪文四卷。宋孝宗知道后,还特颁“陆无碍道场”匾额。于是水陆法会在发源地金山寺大为兴盛。

南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四明(今浙江宁波)僧人志盘续成《水陆新仪》六卷,并制订水陆像轴廿六轴。于是金山仪文称为“北水陆”,志盘所撰则称“南水陆”。

宋、元两代内忧外患,战争频繁,人民灾难深重,在此社会情形下水陆法会很快普及到全国。当时不但有钱人家独自出资营办水陆,连财力不足者也共同集资修设,这就是后来“独姓水陆”和“众姓水陆”的由来。到了元、明,水陆法会规模更大,参加僧众达到了千人以上。

[责任编辑:何锋] 标签:水陆法会 金山水陆 金山寺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