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元末泉州佛教遭受重创

2012年06月18日 11:03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元朝的统治者对各门宗教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在泉州出现世界多门宗教自传共存的盛况。元延在“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基本思想指导下,加强对佛教的管理。至大四年(1311年),在中央设置宣政院、功德使司两个衙门。在地方“路、县设置僧录司、僧正都纲等”衙门。又严格僧尼剃度制度,以防止大量劳动力逃入寺院,逃避差役、赋税。《元典章·礼部》规定剃度僧尼给据。规定“不谙经教,不识斋戒,不曾谙练寺务,避役之人,用财买据”的僧人,当作违法行为。又规定“各处寺院里住持、长老”,必须具务“有德行、知佛法”,并且需要“众和尚保举的,经由有司”批准,方承认为合法的寺院主持。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宣政院功德使司刘鉴义,言于伯颜平章,奏合泉州开元寺120院为一禅刹,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又建法堂、寝堂,延请妙恩禅师住持,为开山第一世。三十年中,又建禅堂、双桂堂、檀樾祠。伽兰祠和祖师堂。延祐六年(1319年),僧契祖继住持大开元万寿禅寺,垂四十年,食常万指。可见元代泉州开元寺规模是很大的。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亦黑迷失等,奉命率军征爪哇,从泉州后渚港放洋,无功而返,受到杖责和没收其家财产三分之一的处分。为此,亦黑迷失在泉州城内刻立《一百大寺看经记》,碑记说明舍资佛寺的原因,是“世祖薛禅皇帝,宣唤历朝,委用至今,圣恩莫报,特发诚心,谨施净财,广宣梵典”;“次冀亦黑迷失偕室中夫人茶茶,身宫康仄泰,寿命延长,福禄荣迁,子孙昌盛”。延祐三年(1316年),亦黑迷失给施舍的全国100所著名佛寺,刻立《一百大寺看经记》碑留念,碑文中提到,受施舍的泉州路著名的佛教寺院、庵、接待,依次有“五月”,泉州路承天寺、水陆寺、法石寺、招福寺”;“八月,泉州路开元寺、封崇寺”;“九月,泉州明心寺”;“看四大部经泉州清源洞”:“接待往来僧众泉州楞伽接待、清源齐支洞”:“点长明灯泉州清源洞”。碑记所载,泉州接受亦黑迷失施舍的寺院、庵、接待有17所,年19次。可知元朝泉州的佛教还是相当兴盛的。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达鲁花赤阿沙来监泉州,在碧霄岩“刻石为三世佛像,饰以金碧,构殿崇奉”。元顺帝后至元二年(1336年),晋江佛教善信凌恢甫,在泉州湾口石湖建六胜塔,通高31米。六胜塔既是佛教建筑,也是航标灯塔。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平章三旦八、御史帖木尔不花、宪使孙三宝。佥事释迦奴”与金陵僧人觉成,捐财雕刻弥陀瑞像,“易殿以石,建台塔,改堂宇”。1322年,欧洲天主教传教士鄂都立克到泉州,看到泉州城“有很多善男信女的寺院,他们都是偶像崇拜者。在那里访问的一所寺院有3000和尚和1.2万尊偶像……我在供奉偶像的时刻到那儿去,好亲眼看看。其方式是这样的:所有供食的盘碟都冒热气,以致蒸气上升到偶像的脸上,而他们认为这是偶像的食品。但所有别的东西,他们会留给自己,并且狼吞虎咽掉。在这样做后,他们认为已很好地供养了他们的神”。鄂都立克的记载,一方面反映元代泉州佛教寺院规模之大,佛教势力之兴盛,另一方面却反映了元代泉州佛教的世俗化。

元代,泉州的佛教与道教进一步地合流,甚至佛教僧人也支持这种进程。如后至元四年(1338年),泉州万安禅寺释用平、智泰撰《重建清源线纯阳洞记》,记载纯阳洞原为裴道人尸解处“邦人即其骨肖像事之,并创屋以祀群仙,匾曰纯阳”。可是道教徒“岁时兢携酒肴以渎之,箫筑以噪之”,把清净的纯阳洞闹城“花馆酒台”。因此佛教徒中有识之士,在纯阳洞左,“构殿以奉普陀大士,设箸龟筊以遗士庶之乞灵”。即以佛教菩萨和佛教世俗化的卜龟来刹住世俗化道教的一典型事例。对此佛、道互为补充的现实,碑记撰者释用平、智泰认为是“仙依佛而益显”,又是“佛或因仙而居,仙或因佛而显,相与成物外之风致也”。碑记最后,一言以蔽之曰:“悟清净无为之理,了仙佛异派同源。”这就是元代泉州佛、道合流的理论依据。

泉州承天寺有一座元代石炉,炉盖上刻:“泉城孙府前保信士蒲力目,偕室李二娘仔,与十方檀信,同发诚心共成佛果,喜舍朝天炉入于灵应禅寺,永充供养。祈求现世康安,预布来生福果者。时大元至正丁未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四月吉日。化主实裕、住山实和敬题。”蒲力目是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伊斯兰教徒,一位伊斯兰教徒,陪同他的佛教徒妻子泉州人李二娘仔,到佛寺施舍,祈求今世与来世康安幸福,这为伊斯兰教史上所罕见。但却表明了元代泉州中外姻之普遍,以及伊斯兰教与教并不绝对互相排斥。元代,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和平共处,于此可见。

元代泉州有不不著名僧人,其事迹收入乾隆《泉州府志》的有7人。僧如照,晋江人,“从开元袒膊院道符出家”。朝命赐号果宏觉大师。其弟子广漩,悉能洞彻《楞严经》。僧伯福,惠安人,砌开元寺大雄宝殿前右庭。为解决居民饮水难,在泉州城东、南、西、北闹市区凿井若干口,“众人甘之”。南安县蒙溪下游有大片可垦荒地,“福垦筑之,身乘四载,蒙精青鸟学”。曾赋诗曰:“不读东鲁书,不知西来意。”著有《梦观集》、《紫云开士传》。两书保存泉州开元寺大量史料,还记载元末泉州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元代泉州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情况,是研究元代泉州地方史、佛教史等不可缺少的史料。僧介胜,南安人,捐资修金鸡桥。僧印空,同安人,“辟谷十余年,日食枣、粟、松实”,是一位佛、道兼修的僧人。

元末,元廷挑起的并直接指挥的,由福建行省、泉州地方官和泉州外商参与的泉州“亦思巴奚”战乱,长达十年之久。在战乱中,僧人被抓当民夫、当兵。释大圭《梦观集》的《吾郡》诗去:“吾郡从来称佛国,未闻有此食人风。凶年竟遣心术变,末俗何由古昔同。”诗反映元末战乱中泉州出现吃人现象。《梦观集》里的《僧兵叹》、《筑城曲》、《僧兵守城行》等诗,反映了元末泉州“亦思巴奚”战乱中,僧人被抓强迫充当民夫和戍守城垣的惨况。在这十年战乱中,泉州开元寺大部分被焚毁,其他各门宗教的寺院也大都被毁,泉州的佛教受到严重的摧残。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海峡论坛 元代 泉州佛教 重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