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教授温金玉(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山西岚县人,哲学硕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教授,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
著有《僧尼的一生》、《四分律释译》、《读体见月大师传》、《慧能法师传》、《禅宗伦理学初探》等专著6部,《禅宗宗派源流》等合著12部,以及《禅宗伦理思想研究》、《佛陀制戒本怀与佛法未来》等80余篇论文。
温金玉教授同时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庐山东林净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山西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山西五台山佛教功德慈善总会副秘书长等多种社会职务。著有《慧能评传》等10部专著、12部合著及120余篇论文。其中,《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获“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征文“莲花奖”,为世界获此殊荣的六人之一。温金玉教授佛学造诣精深,尤其在中国佛教制度、佛教伦理学、中国宗教政策法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是目前佛教文化研究领域的“少壮派”之一。
编者按:2010年9月19日,法显的足迹——纪念法显西渡斯里兰卡1600周年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人民大学教授温金玉在论坛发表了题为《法显大师与中国律学》的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
佛教初传中国,多赖中亚及印度高僧来华传译佛典,但传来典籍或篇章不备,或转译有误,加上格义佛教又使中土思想家有意误读,为此,佛典不全便成为初期佛教传播的重大障碍。在此一背景下,法显立志西行求法,特别著意寻求来自印度的佛教戒律典章。佛教经三国时的昙柯迦罗,始建戒律;至东晋时,道安感叹,西方五百戒未传来,至为紧急。法显深感中土戒律不齐备,矢志西求。经历种种艰辛,请来《摩诃僧祇众律》(Mahasangha-vinaya)、《萨婆多众律》(Sarvastivada-vinaya)各一部,又于师子国写得《弥沙塞律》(Mahi?āka-vinaya)一部。其中《摩诃僧祇众律》,是他回国后与佛陀跋陀罗(Buddhabadra)一起在建康道场寺译出。为此,法显对中国佛教律法建设有极重要贡献。
作者:温金玉 编辑:张领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