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氛围
农历正月初一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内的僧人们很早就起来了,有的还通宵不睡。初一凌晨众僧身披袈裟手持经书,穿过一道道院落至大经堂法轮殿。在荧荧的灯光映照下,大家齐诵《大威德金刚》、《吉祥天母回供》、《永保护法》等经文,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一年风调雨顺。这经文是僧人们日课必习的内容,因为改寺初始,乾隆即颁旨,寺院内设显、密、时轮、医学四大札仓(学校)。当时,雍和宫成为藏传佛教在京城的活动中心,是高僧大德向往之地,也是沟通中央政府和蒙、藏地区关系的纽带与桥梁。众僧学经习律,代代相传。如今,尤以陈列在法轮殿两侧的藏文大藏经最为著名,其中《丹珠尔》经为清康熙年版,朱砂印制,而藏于经楼的一万余块木制经版,数十块佛画原版,多为清代乾隆年制。再说日课,乃指信众每日定时持诵、学习经文、顶礼佛、法、僧三宝和梵呗唱赞的法事,简称“功课”。“功”是要有收获成效,“课”是要有计划定量。是佛教日常修持的重要法门。在我国古代,有经咒、梵呗等较为简单的念诵,晋代之后念诵渐趋复杂,唐代马祖建丛林,百丈制清规,形成寺院的规制。至明清,佛教丛林中形成朝暮课诵制。自此,早晚二课与日常的诵经法事,成为僧人的修持系统。而藏传佛教的朝暮课诵以使僧人“期思惟以还净,冀觉昏而除昧”,成为规范自己身心的必修课程。僧人在日课礼诵时要虔诚恭敬,身心清净,身体端正,口出清音,意随文规,依教奉行。雍和宫众僧认为,吃饭是维持生命,做功课是养活慧命。在做功课时,要达到经典的真正领悟,必须背诵。因为义由文显,文如不牢记心中,义则无从谈起。
雍和宫住持嘉木扬·图布丹是一位广识博学的学者型高僧,他熟识经律,熟练掌握藏、梵语文,虽已83岁高龄,但春节期间和节庆日的每日早课仍和大家一起上殿诵经,他总是说:当今是雍和宫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应该精进不懈才是。老僧人们不会忘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两次拨款对雍和宫进行了全面修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亲临雍和宫视察,对僧人的生活、寺院的管理,给予极大的关怀。在十年动乱期间,承蒙周总理的关怀,使雍和宫得以保护。1981年,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1995年,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新僧舍落成。2000年,雍和宫佛学院工程竣工。2007年,雍和宫甬道东侧的佛仓经过一年多的修复圆满竣工。现为老年僧人的居所。近年来,雍和宫还自筹资金,对建筑、佛像、唐卡、法物等文物进行了全面的维护,按照佛教仪轨逐渐恢复了各项佛事活动,出版了多种书籍,举办了多个展览,开通了雍和宫网站,并积极支援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助建了多所希望小学。
到初一的早晨,众僧下殿后,僧人们穿梭于各院落相互祝贺新年,“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新吉林赛”(蒙古语“新年好”)、“洛萨尔桑”(藏语“新年好”)的问候声不绝于耳。这日,僧人和寺院内的管理人员纷纷到住持、经师处敬献哈达,但见人们双手捧着哈达,口中吟诵吉祥的祝词献上哈达,气氛祥和。住持为众人摸顶祝福,祈愿新年吉祥。
初一清晨,礼佛的人特别多。讲到礼佛,有人认为大年初一礼佛最好,其实并不尽然,古人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应该说日日是好日,关键在于我们的心,何况礼佛需要的是清静与感悟。春节期间,人们穿戴一新,来到雍和宫,迎接新年。在人们所购的门票背面还印有雍和宫住持寄语:欢迎您来雍和宫礼佛,祝您全家新年六时吉祥等内容。信士手持点燃的三支香,虔诚礼佛,并轻轻插于香炉内。说到佛像前燃香,其实只燃一支足矣,一般燃三支,代表礼敬佛、法、僧,或寓意去除贪、嗔、痴。需知敬三宝、戒三毒,均在心上,在平时的修行中。而不是燃大把香就可以敬、可以戒的。应该说法无定法,法无执著,广行善举,才是根本。从人们静静的祈愿和充满幸福的笑脸上,可以看到对于生活的满足和对于未来的信心与希望。进入雍和宫后,人们可看到旗杆上和各殿院悬挂着以丝绸印制的经幡,每面经幡中心绘有象征兴旺的驮宝骏马,图案之间印有经文。此旗称“风马旗”是藏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深邃的历史渊源,片片小旗随风舞动,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其实,雍和宫在每年数次佛教节庆日期间均要在殿院内悬挂一排排五彩小旗,无言的风马旗,就这样岁岁年年,在蓝天白云间飘动着,如同为国为民祈愿祝福。
信众进入寺院后以顺时针方向行进,礼敬佛、菩萨像。礼敬也有寓意,双手合十称“合掌”,表示和平、友好、一心、圆成佛果。合十时手掌背微躬,掌心略弯,从合掌的手心到手指间有着空隙,表示悟入空性。双手合十置于胸前的位置距离心脏近,寓意对于觉者的恭敬。
春节期间,雍和宫这座藏传佛教古寺,以其宏伟的建筑、优美的环境、肃穆的宗教氛围、丰富的文物收藏展现于中外游人面前,传播着和睦、吉祥、友善与幸福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