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张云江:为什么说缘起甚深

2013年05月22日 15:18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张云江

宗教学博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张云江(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编者按:各种宗教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历史,在人类心灵最深处留下真实而深刻的回响,当人类走到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保守住心灵最纯真的记忆成了我们共同的思考。各宗教的共同繁荣与相互交流,为我们提供了最直接的心灵回归的途径。2013年5月18日至19日,第四届佛教与基督教比较学术研讨会在重庆西南大学和重庆佛学院召开,主办方试图搭建一个佛教与基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对话平台,在寻求教理与教义的真实的同时,共同探索一条各宗教普世之路。宗教学博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张云江在此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瑜伽“缘起甚深”释义》,文章摘要如下:

“缘起”之法,甚深难测。是因为诸法究竟如何缘起,其理、其相、其性、其行等都极其微细,难以如实观见,

一、缘起之相甚深

缘起之相,即从“相”上说,缘起是“各由自、缘,和合无阙,相续而起”。由此——

(1)缘起必具“自”、“缘”二法和合无缺才能生起。

如眼睛看见物相,以眼识为“自”,则必具眼根、色尘二“缘”,三者和合无缺才能生起眼睛看到物相这一“缘起”,眼识之“自”与眼根、色尘之“缘”,皆缺一不可,而且三者必须和合“无缺”,如色尘之缘,光线太暗、离得太远或太近等,则与眼识和合有缺,皆不足以生成此“缘起”。五识生起,如前所分析三缘和合而生“眼识”,又需第六分别意识与之同时、同境转,意识到,前五识缘起才能为人知之,意识不到,五识尽管亦有缘起,却不能为人所知之。且“唯一分别意识”亦可配合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同时运转。由此六识身和合运转的情况,可以清楚知道“缘起”是诸缘和合生起的,是之为“缘起”。

佛教所谓“缘起”,一般多指“十二支缘起”。上述八门缘起中,“内识生门”与“自所作业门”部分属于十二支缘起,“有情世间死生门”几等于十二支缘起。这八门缘起中,都是诸“缘”和合无缺才能缘起的。

(2)“缘起”是相续而起的,由此而有其暂住、运动之相,亦因此容易使人产生缘起实有体性、作用等之误解。

“缘起”因“自”、“缘”和合而生,故必然是生起即灭,刹那、刹那生灭不已,灭后继续和合而生。因为谢灭即起,起而即灭,缘起乃有变化、运动之相;亦因为起而复灭,谢灭即起,“缘起”乃有暂住、暂停之相。因为诸缘起此种暂停暂住以及运动之相,乃使人很容易产生缘起实有其体性、作用之误解,不如实了知其相为虚,而妄执此虚相以为实事,佛教比喻之为“生盲”,“如生盲人不能见色,如是烦恼盲诸众生不能见法。”

(3)缘起是自、缘和合而起,所以是无常、苦、空、无我。

缘起由自缘和合而得生起,由此成就其无常义、空义、无我义;常人常常因见缘起暂住、运动之相,而误解“缘起”,以为其实有体性、作用,由此成就缘起之苦义。故曰缘起之相甚深。

二、缘起之性甚深

缘起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缘起本无性,即方便说之以无性为性,或曰空性;二是缘起以真如法界为法性,即缘起必须依“真”才能生起,真如法界为缘起的圆成实性。

先说第一层含义。缘起本质虚妄,并无体性,或者根本上一无所有。缘起“以无性为自性”之说是一种破执入法的方便,“不应于此执有无性”,尤其不可执“缘起”有一种无性的自性,那就自相矛盾了。因为无明遮蔽,人们一般很难信解、认识这一真理,故曰“缘起之性甚深”。至于真如法界为缘起之法性,或曰为其依持,由此缘起才能生起,

缘起之性的第二层含义,真如法界为缘起之法性或曰依持。由此法界真体,才有缘起之用。

法性为缘起诸法的所依体性,其本身是恒常不变、本自不生的。由此随缘所生“缘起”亦本来无生,所以其“无”,亦非等待灭后才无的。生死之“缘起”以如来藏(真如、法界、法性等)为依持,是故依如来藏而有生死缘起,而如来藏常住不变。

三、缘起之生甚深

缘起之生分两方面说:一是真体不染而染,成就缘起之体或曰缘起之因;二是唯真不生,单妄不成,真妄和合,才能出生缘起,就此而论,有“实相”、“妄想”、“真实”三种缘起,其理唯一。

先说第一个方面。真体本来清净,而有无明熏染,所谓“不染而染”,此其一;虽然有无明熏染,而真体仍常恒不变、心体清净,所谓“染而不染”,此其二。此两种缘起境界极其微细,皆难可了知。自性清净心“不染而染”,即是说此心体不是染法,因为无明熏习,而有染识之缘起相。

第二个方面,唯真不生,单妄不成,真妄和合,才能出生缘起。因为唯真无妄,真性湛然,无为不变,而无起作;如果唯妄无真,“妄法化化自灭,体既不立,焉有众作?”

关于缘起之生,另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以真为体、为因,以妄分别(无明)为缘,虚妄缘起法乃能辗转而生。二、缘起之生,言说角度等不同而有不同界定,大略可分三类:“事相缘起”、“妄想缘起”、“真实缘起”。

四、缘起之智甚深

缘起之理,唯世尊能穷尽缘起,再出言论、经教为众生说明之。故观察缘起,即是按照佛教经论所说,如实观察、信解、行证之。

观缘起之深入即是般若智慧之开展。观缘起之路径、深浅并不相同。以观修缘起之路千端万别”,仅以“菩萨乘”就有有四品不同。依于佛教观缘起的路径的不同,形成佛教不同宗派。

初学菩萨,以正信学习发心观察而得理解;证得法身,对于缘起之体以及如何由“体”而起六识身等缘起才有少分知;即便到了菩萨究竟地仍不能尽知,只有佛的智慧才穷尽缘起。

依《瑜伽师地论》可知,应以法住智知缘起。所谓“法住智”,有二解:一是如实了达法教之智,亦即对世尊的开示有正确、准确的理解,亦即依据大乘经教,如实、如量地观察了知心意识缘起之道,是为闻慧成就,亦即通过学观诸法如实缘起,而得正信、正解成就;

另一解释是:法是果法,住是因,智慧已经如实了知灭除烦恼、生死杂染以及成就佛道之果的因,而后有果法功能于其中住,所以叫“法住智”。

由于对什么是杂染、造成杂染的原因不如实知,当然也就不能如实知道如何灭除杂染,进而灭除十二支缘起了,因为不如实知,所以是未得“法住智”。反之,按佛经教导如实知之,有了灭除杂染之因,便是有法住智。由此看来,法住智之“如实知”,即是按照佛经教导,如实观察、思考诸法(心意识)缘起的实际情况,心得决定信解。

所谓“真实智”,是思慧、修慧成就。“如学见迹”即是见道、实证真如,“观甚深义”即是观见真如、涅槃,亦即观缘起之“体”与“因”之甚深义。

其中,“肉眼现见清水”比喻为以自己的内圣慧眼见道,“给水器”是比喻了知修道方法,未能喝到水,是比喻还没有完全断除烦恼,未证得最极寂静涅槃,“见道圣人虽已慧眼证见‘道所断烦恼尽处无为’,亦得能修之道方便,然未得‘断修所断惑’,亦未证得无为。”

按《瑜伽师地论》,要“法住智”和“真实智”才能知缘起。可见知缘起匪易,缘起之智可谓甚深甚深。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张云江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佛耶对话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