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何缊琪:救助莫拉克风灾国体现出的慈济精神

2012年11月08日 10:33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何缊琪,谢佩君,许木柱

慈济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副教授何缊琪(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编者按:2012年11月3日,第二届慈济论坛“佛教与慈善”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在为期两天的慈济论坛上,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8位专家学者、慈济志工分别在四场报告会上作主题发言。慈济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副教授何缊琪发表了题为《智慧与慈悲:慈济教育志工参与莫拉克风灾安心安学计划的经验研究》的演讲,摘要如下: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带来了三千多毫米的雨量,引发南台湾多处水患、坍崩与土石流。据内政部消防署统计,此次水灾共造成六百四十三人死亡、六十人失踪,另外由豪大雨所导致的土石流更淹灭了高雄小林村,导致数百人遭到活埋。风灾后,慈济基金会汇聚全球千万颗爱心,逾三十五万人次投入志工活动,展开爱心募款、救灾、清扫、肤慰等工作,并支援重建近千栋永久屋。在教育方面,慈济基金会宗教处协调高屏区教育志工团队进行灾后“安心安学计划”,该计划整合慈济教师联谊会、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大爱妈妈、儿童亲子班等教育志工团队,提供灾区学童助学金、餐费、学杂费、学用品所需的补助。而此计划从紧急安置的发放助学金、课辅陪伴,到中长期在杉林园区的关怀陪伴持续至今,此次受灾者有许多是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原住民乡亲,面对族群与宗教信仰的差异,慈济教育志工在援助历程中,如何秉持“人伤我痛,人苦我悲”的心情去帮助别人,在服务历程中如何回应困境与因应挫折?本研究探究宗教慈善志工的买践经验,使我们了解志愿性的教育志工服务,如何兼顾个人的福德智慧与利他的人本情怀,进而对公民社会的发展有所启示。

本研究采用逐步探索的方式选取访谈对象,自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止,先与基金会负责莫拉克灾后教育援助主要负责人进行访谈,接著以立意取样与滚雪球方式,经由受访者以及基金会之推荐,访谈在灾后半年内实际参与灾区安学计画的教育志工,以及现今仍在杉林大爱园区协助课辅的慈济教师联谊会教师、慈青、志工等共计二十九位,每位受访时间约1.5小时至2小时。

本研究有以下三个发现:

1、证严法师开启的人间佛教实践法门,引领教育志工无所求的勤耕福田。莫拉克风灾的因缘,让教育志工有实际的机会行入菩萨道,而此次灾难,志工们也从历程中增进助人的能力与智慧,学习到超越小我以及深化对慈济人的角色认同。

2、慈济教育志工秉持“老师心、菩萨心”,从观机逗教因应差异中落实关怀。华人一向对“自己人”较友善,但是慈济志工所展现的大爱,却是一种“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的人文关怀。身为佛教徒的慈济志工,不会因宗教不同而不去援助,其根本精髓是因为证严法师说:“宗教”是人生宗旨、生活教育,正信教徒,拥有如大海纳百川之心量,不会执著于狭隘的宗教观念,也不会排斥不同宗教。

3、慈济教育志工从静思语汲取法水,从做中实践慈济宗门人间路。世间灾难频传,要杜绝“众生共业”,就必须汇合更多人的爱,不仅体悟人与人是生命共同体,也要了悟我们的生命与大地是共同体,展现对人群与环境的关怀,以感恩心付出大爱。

灾难,让人们了解无常;服务,让人们看到菩萨的身影;灾难援助,让人人成为五浊恶世中一朵朵绽放的莲花!灾难所带来的伤恸,特别能激发志工们的慈悲心,但是从紧急情境持续到非紧急情境的助人行动,慈济的教育志工藉由集体的助人经验,转化升华为个人修行得智慧的福报,除了让志工更确认其行动的意义感,也型塑出台湾社会面对灾难的坚固稳定力量: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慈济。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第二届慈济论坛 何缊琪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