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忠州三山灯来禅师《一脉亲承》考定

2011年11月09日 15:43
来源:重庆华岩寺 作者:道坚法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道坚法师(图片来源:重庆华岩寺)

忠州聚云法派三山灯来禅师(1614~1685),重庆垫江人,俗姓曾。字苇渡,号三山。三十岁礼吊嵓山南浙二师出家。于顺治十一年承嗣铁壁慧机大师之聚云禅法。历住忠州崇圣院、兴龙院、五云院、昙华院、浙江天宁院等寺。康熙二十四年示寂,世寿七十二。著有《三山来禅师语录》十六卷、《五家宗旨纂要》三卷、《高峰三山禅师疏语》三卷。

三山灯来禅师与文士交游,诗书皆为上品,然存世作品不多。2006年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出三山灯来禅师《一脉亲承》书法长卷,成交价仅55000千。难得一见高僧书法,特作考订。

《一脉亲承》长卷是三山灯来禅师为其在 家嗣法居士朱葵石的传法卷,引首书“渡头法旨”,横写“一脉亲承”,钤印“三山来、钓叟”。其内容为:“参禅学道乃大丈夫事,只此一事,是劫劫生生,成佛作祖一大因缘,非同世间可提起放下。恁般说话者,所以欲究此事,除非一眼觑破尘缘,俗境都是幻而不真,多少伶俐汉子被他瞒,都必须看得分晓,直下一刀两段,把这幻尘俗境之地扫除,单单看见本来面目,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又看不生不死,无去无来……姑拈一偈,权为赠别,俟秋风落时,再来话会,第一不得谓山僧梦语也。偈曰:‘此事从来不可说,本来面目为谁欤。庭前柏子通消息,恰契西来上上机。’时康熙庚戌(1670)春二月望前三日,西蜀三山道人灯来书嘱葵石朱居士法名性悟。”钤印“临济正宗、三山灯来”。卷后有跋数款:咸丰间李嘉瑞跋;咸丰间子饶跋;咸丰间子张森干跋;陈寿熊跋;咸丰间洪文益收藏章“朗悟珍藏”。

朱葵石居士,字茂时,因母梦葵化石而孕,因号葵石道人。以其疏浚嘉兴鸳鸯湖畔唐代宰相裴休所建放鹤州,人称鹤州太守,喜与僧侣游。曹洞宗沙门净挺着《阅经十二种》之《华严经颂》,茂时为之订阅。礁庵青和尚,不为世俗所累,曾受鹤洲太守朱葵石居士之请,住持松陵长庆寺(参见《宗统编年》卷三十二)。朱葵石居士与天界觉浪盛禅师、石雨禅师、楞严法玺印禅师、介庵进禅师等交往,最终受三山灯来禅师点化,受持聚云法脉。《三山来禅师语录》卷十六有《为朱葵石先生题梦葵化石图》序文:

葵石先生应梦而生,因梦而号,绘图纪事,既已详明,何容复赘。夫先生贵胄也,先生贵人也。先生之功,在朝廷之泽,在百姓之名,在乡国之德之福,在厥躬而贻子孙。先生之事也,先生为之山野,今岁自西川来,六月寓禾之天宁,未遽谒先生。先生顾焉一接,貌言有古君子风味,厥后往来数四。一日出斯卷示之,且索鄙言,山野愧不能作而亦不敢辞。原夫葵之梦,文恪公之梦也。文恪公之梦也,葵也非葵也。先生也,石之梦先生之梦也,先生之梦也石也,非石也先生也。葵乎梦乎,幻乎真乎?先生乎,石乎梦乎,幻乎真乎先生乎?吾无以知之。以葵知之,不第以葵知之则即以先生知之,吾无以知之。以石知之,不第以石知之则即以先生知之。知之云何?葵也先生也。其心之洁而赤也,有如此也知之。云何石也?先生也其性之介而贞也,有如此也。请为之赞曰:

何为葵兮何为石?石之白兮葵之赤。

赤心一片喜朝阳,白石磷磷若干尺。

是梦非梦梦何来?葵花先自梦中开。

此心不变身可变,依稀又作补天才。

一石江头为砫础,坚贞之节向谁语。

风涛浪里出头来,惟有葵心直自许。

君不见:

弥勒门,至今存,一回梦到见慈尊。

无生面目依然在,大地山河一口吞。

三山灯来禅师以朱居士母梦说石说葵,如入华严境界,玄妙之句,直指禅门心髓之法,可谓精妙之作。在《三山来禅师语录》卷十六有《与朱葵石居士》,应是直指心性法门之章句:

吾宗无别旨,但从直捷根源处,一眼觑破,自是头头上显,物物上明。如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便是这个道理也。老居士昨云别处妥当一件,只是一件这里会得,一处妥,处处妥,岂不是从直捷根源处着眼。又云“看得本来面目分明,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无喜无怒,无死无生,只此数语,可谓见到说到矣。但要时时保任,念念操存,直做到大休大歇底田地,得大自在,得大受用,施为运转,出没卷舒,任性而流,无可不可,连这保任操存四字一并忘却,更有甚么参差错谬关碍生死大事,而不一了百当者哉。竹篦子也是这个,柏树子也是这个,世尊拈花拈底也是这个,天龙竖指竖底也是这个,老僧连日所说,说底也是这个,居士近日所见,见底也是这个。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个”,即是禅人用功所悟,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心与佛,无二无别,故无生死贵贱之分别。

三山灯来南下江浙,朱葵石居士等请住嘉兴槜李之东塔寺,二人相从甚契,诗文唱酬,久之成师徒也。而法卷所见,为三山灯来禅师返渝前所作,于《高峰三山来禅师年谱》卷一有载:

朱葵石居士致书云:“闻和尚运归志,愚意未可。岂有数千里到此,不往径山扫大慧祖塔,不成就一大事因缘,不接引一有志之士弟子。虽老蒙和尚开示,有志于求明大事,尽其天年,洒然而去,不枉一生,未肯舍和尚去也。明日当舣舟奉迎,面罄欲吐。”次日,缙绅群会于朱府放鹤洲,再三挽留不得,订以明年建塔毕即南来。廿四起行,僧俗数千人俱于北丽桥送别。朱葵石居士呈册请开示,师即于舟中走笔千言,穷册始罢。题册首曰“渡头法旨”。

此长卷为三山灯来禅师临回渝时,于舟中奋笔而书,皆为嘱咐朱葵石居士力参话头,作无为事业,故又称为渡头法旨。

然渡头之约,因祖塔倾毁未能动身,二年后,吴三桂反,巴蜀尽为吴氏所有,战乱又起,三山灯来禅师就再也没有见到南浙诸生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崔越] 标签:道坚法师 禅师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