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叶小文《中国佛教音乐文库》序 期待佛教交响乐

2012年06月27日 08:52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叶小文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叶小文(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华民族又有了崛起、复兴的大气象。但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固然重要,也不能缺乏文化的底气和文化的内涵。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社会得到尊重,不仅在于“有钱有势”,还要有“文化魅力”。

文化底气、文化内涵、文化魅力,应该从几千年中华文明积淀的富矿中去开掘。这其中,就包含着中国佛教音乐。

由中央音乐学院牵头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音乐数字化服务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负责人王次炤),把对中国佛教音乐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纳入该项目的第三课题——“音乐数字化集成服务示范”(负责人袁静芳),并把近二十年来社会在佛教音乐考察与研究方面的成果,精选编辑成大型佛教音乐理论丛书——《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大范围内收集、整理、研究佛教音乐文化的巨著,本书预计编辑出版汉、藏、南传佛教音乐论著25部左右,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为此,既要汇集老一辈学者经过多年扎实的实地考察、案头研究工作积累而来的,具备极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又要有一批由博士后、博士为主体的年青学者进行大量考察、史料整理和研究工作而得到的最新成果;既要有学术性研究论著,又要出版原始文献、古谱抄本;既要有学者参与,也要得到僧人的支持与合作。可谓盛世修盛典,盛世现佛乐。

音乐,发乎于心,动之以情。“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乐记》)。心之所动,呼之唤之;情之所致,歌之颂之。佛教音乐的元素,就是最朴素的音乐与最神圣的心灵追求的结合。佛教音乐又称梵呗。“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在中国三大语系佛教中,藏传佛教的“金刚念诵”,是音声世界的奇观;汉传佛教的“琴禅音乐”,乃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南传佛教的“远古梵音”,“可藉清流涤心神”。中国最早扮演茶花女的弘一大师,一曲《送别》轻轻送别了他,在他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他那“悲欣交集”的终极关切,除了“无尽意”的梵呗妙音,还有什么能会意传神?

中华民族是爱好音乐的民族。“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九个字,大体就可以显现出中华民族数千年孜孜不倦的精神跋涉之足迹。其中,自然也包括着佛教音乐几千年的影响和熏陶。过去我们以为,古人的“礼崩乐坏”不过是对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哀叹,我们对“礼”与“乐”的关系和功用看得轻率浅薄了。其实,人心乱,社会乱,政治乱,历史乱,自然乱,宇宙乱,乱即不和谐,而根本原因是人心乱,即人心中天理人欲之价值颠倒,人欲乘权作主而僭为天理,此为“礼崩乐坏”。它可能是社会变革和进步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又是社会变革和进步不能不克服的障碍。《春秋》云“治起于衰乱之中”,“世愈乱《春秋》之文愈治,鲁愈衰《春秋》之化愈广。” 如果说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之后人又被神化、异化,走向自身的反动,时代就呼唤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必须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一个“和谐”的人,必须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新的“和谐世界”。

在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中,中华文化可能就需要一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回归与超越。“乐者,天地之和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概会伴随一个从“礼崩乐坏”到“礼兴乐盛”的过程。毕竟,我们的先人们向往的宇宙和美,良知朗照,仁风广被,德化天下,礼乐文明,天下大同,仍然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对于历史与未来的最倾心的期待,也是人类能够用文字与艺术表达出来的终极希望。

《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应运而生,因应着、见证着、参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伴随的从“礼崩乐坏”到“礼兴乐盛”的过程。此书就不要仅存于“文库”之中有待来者,不要只摆在书架之上显示斯文,而是引起更多的音乐家来关注它、研究它、使用它,从中得到创作的灵感。

可否借交响音乐——这一人类交响乐最初正是取材于西方宗教音乐,交响乐的扣人心弦正是源于西方“终极关切”的心灵颤动。音乐中表现力丰富、适应性广泛的艺术形式,以中国佛教音乐为素材,来诠释东方文明的心声?古典交响乐的大师亨德尔、巴赫等人的宗教音乐作品,传世百年,经久不衰。人类的心灵原是相通的。欧洲经典的交响音乐既然如此成功地演绎过人类“无情世界的感情”,“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其基本理论和作曲技巧,为何不能为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创新所借鉴呢?何况佛教的音乐世界中,本来就既有菩萨低眉,也有金刚怒目;既有宁静祥和,也有高亢激越;既有禅悦慧风,又有莲幢光明;既有“拈花一笑”,又有“大放光明”,本来就需要以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形式来表现,应该是一种交响——生命的交响,艺术的交响,和谐的交响。

“水流花谢皆声色,云淡风清天籁音”。期待《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成为诞生中国佛教交响乐的不竭源泉:既是音乐元素、音乐素材的源泉,更是音乐灵感、音乐精神的源泉。

注: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曾任国家宗教局局长多年,也是佛教交响乐《神州和乐》(唐建平作曲,深圳交响乐团在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上首演)的发起人和推动者。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张瑞霞] 标签:叶小文 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 佛教音乐 交响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