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萨迦面具”老艺人扎西:不再担心技艺失传

2011年06月15日 13:28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扎西制作的萨迦面具,大大小小,种类繁多。(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摄影:田春艳)

扎西和他制作的“长寿老爷”面具,这种大号面具一般是挂在房柱上作为饰物。(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摄影:田春艳)

扎西正在绘制泥塑面具,此类面具主要是摆放在寺庙内。(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摄影:田春艳)

扎西正在给泥塑描金。(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摄影:田春艳) 

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体现于卷轶浩繁的经典文献,艳丽古朴的绘画雕刻,金壁辉煌的寺院建筑,以及甘露般清淳甘甜的民间歌舞中,也展现于神奇和幻梦般凝重与豪放的藏传佛教面具艺术中。

近日,记者途径千年古镇萨迦镇,在参观被誉为“第二敦煌”的萨迦寺时,被寺庙内摆设的各种跳神面具所吸引,经僧人介绍得知,此乃萨迦县所独有的萨迦面具。

萨迦面具多为立体脱膜圆塑,先用泥塑好模型后,在外表层层糊以草纸或布片成形,然后扣出模泥着色彩、上光漆而成,局部饰件则采用镶嵌、组装的手法,以达到面具整体的完美统一。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制作萨迦面具的老艺人扎西家中。

初见扎西,他的耳廓上还夹着两根细细的画笔。正在绘制面具的他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掀开门帘,记者只见“萨迦五祖”面具、魔女“巴姆”面具、主神“格巴多吉”(喜金刚)面具,还有“长寿老爷”等面具摆放在大厅四周,足见扎西对萨迦面具的热爱程度。

从12岁开始学做萨迦面具,扎西已经整整做了36年。“我是从父亲那里学的手艺,祖祖辈辈都是做面具的。”扎西的父亲已经78岁了,现在仍在制作面具。

在扎西的印象中,父辈们制作的面具更多是寺庙需求。“以前做的也少,主要是供寺庙法会跳神使用,内容也多是藏传佛教的。”

而现在,扎西制作的面具销往全国各地。面具内容涉及多样,在外形、大小、材质上都有了改进。以“长寿老爷”为例,传统制作都是在泥塑上进行着色即可,而扎西在原有着色基础上,将“长寿老爷”画上去的胡须改为牦牛尾巴的材质,牙齿则使用了山羊骨,如此看上去,面具更加活灵活现。现在扎西一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通过制作萨迦面具,每年的固定收入就有2万多元。

萨迦面具的制作主要分三步。首先是从高山上挑选制作面具泥塑的泥巴,经过揉捏,手工做出面具模型。随后在泥塑上贴纸,待泥塑晾干后扣除面具。最后则是运用同画唐卡一样的技艺给面具着色添加饰物。

扎西告诉记者,制作面具的材料大部分都是从山上采集的,尤其是着色使用的颜料,都是自制的,颜色可常年保持鲜艳,经久不衰。

扎西的手艺远近闻名,慕名前来拜师的人不少。扎西收徒弟有自己的一套考核标准,“最重要的还是对萨迦面具的兴趣”。现在,他有三个徒弟,学艺的时间已达10多年。扎西说,他的儿子年龄虽小,但也是制作面具的高手。

“以前我很担心这个技艺会失传,现在放心了,徒弟们都掌握了方法,可以独立完成面具制作了。”

据了解,日喀则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此前也对面临濒危的“萨迦面具”制作技艺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普查和收集,为“萨迦面具”申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邢彦玲] 标签:扎西 迦面具 萨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