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教信徒习惯于向寺院的功德箱捐献金钱,这似乎已经成为获得福报的方便法门,虽然佛陀并不主张信众以金钱供养僧人,更不会以是否捐钱、捐多捐少而对众生起分别心,但是中国佛教徒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寺院功德箱里的钱数相当可观。凤凰卫视5月14日《智慧东方》节目播出“台湾佛教界全球开拓事业 杜绝铺张浪费”,以下为文字实录:
杨锦麟: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目前中国寺院的香火越来越旺,聚集在佛教周围的人越来越多,而他们的身份地位和知识层次也越来越高。清朝雍正皇帝有一个观点,他认为在儒释道三家文化中,治世用儒家比较好,道家适合于治身也就是养生,而治心就要靠佛教了。现在中国社会出现了心灵问题,人们很容易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已经本土化的佛教信仰来依靠,而中国佛教在沉寂了近半个多世纪之后也终于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佛教信徒加上认同佛教信仰的人,总数在2到3亿之间,占总人口的20%左右,俗话说,有人气就有才气,按照佛陀制定的戒律,不应持有金钱,不能与金钱打交道的出家人那又该如何应付这种局面呢?
解说:中国的佛教信徒习惯于向寺院的功德箱捐献金钱,这似乎已经成为获得福报的方便法门,虽然佛陀并不主张信众以金钱供养僧人,更不会以是否捐钱、捐多捐少而对众生起分别心,但是中国佛教徒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寺院功德箱里的钱数相当可观。
龚隽(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佛学研究中心主任):那我想现在中国佛教很多钱,但是你同样要吸取历史上佛教的这些经验教训,所以不能说有钱不好,只是说看你怎么使用这笔钱,这里面需要有高度的智慧。
解说:坐落在佛诞地蓝毗尼花园中华寺恢弘大气,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中国出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建成,但这里一直不能为信众和游客提供食宿成为一大遗憾。11年之后,僧寮与客房的建设终于提上议程,但是这一次,中国方面希望由新任方丈印顺大和尚自行募集资金,也就是说,中华寺未的建设资金可能将主要来源于信众捐献的财物,而大量的资金运作和异地管理,对印顺大和尚提出了挑战。
印顺大和尚(尼泊尔蓝毗尼中华寺方丈):寺庙的管理有它自己的规律,一个是它既然是一个寺庙,它有管理的成分,那么我们现代社会整个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手段,我们都可以用它。
解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兴建的深圳弘法寺,对于如何管理善款已经积累了一套方法,而印顺大和尚也将把那里的财务管理经验移植到中国寺。
印顺大和尚:我们所有寺庙的财务,每天是日报制的,所以当天的收入和支出,只要有你有都要上传到我的财务中心,每个月的5号,所有寺庙必须把当月的收入支出贴到墙上,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每年我们会在深圳市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中间抽签,抽到哪一家哪一家审计,审计结果交给有关部门来审查,同时也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解说:用现代管理制度管理佛教寺院,是中国佛教界正在探索的一条发展之路,但是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过程中,制度化的管理会不会破坏宗教的神秘性,与经济挂钩又会不会有损佛教信仰的神圣呢?
印顺大和尚:没有神圣就没有宗教,宗教的神圣性是你在这个过程中间,你超越了你自己身体的极限、超越了你自己体力的极限、超越了你自己意志的极限所产生的一种超出你自己想像的一种力量和智慧,这种力量和智慧会给你带来神圣和带来神秘,你现代的这种管理是在维护这种神圣,如果你没有一种现代的管理,你就没有办法让寺庙有序正常的运作。
龚隽:但是现代管理制度必须和佛法的理念要相一致,而不是说你有这个钱,你就把这个钱为了说是,是为了广兴福利、为了自己能够累积更多的财富你去做这样一个事业和你把这样一个钱去用在真正的弘法,怎么样对你现有的僧团的教育,真正起到正面作用。
杨锦麟:关于用现代管理制度管理寺院经济,台湾佛教界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台湾佛光山在海内外共有200多个道场、16所佛学院、4所社会大学,据说这几所大学都是负债经营,而星云大师近期还准备在加拿大再办一所。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负债办学,星云大师说了三句话,以无为有、不要而有、有也不要,也就是说佛光山注重贫穷,因为贫穷才能持久,而办电视台、办报纸、办大学就是希望佛光山一直处于缺钱的状态,让僧人有财务压力,才不至于铺张浪费。
具有自省意识的佛光山,乃至以四大丛林为代表的台湾佛教界正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全球事业,而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更具世界影响的今天,中华寺的建立,汉传佛教僧人的到来会引起什么样变化呢?
解说:蓝毗尼花园的这座白色建筑物里保留着佛祖诞生的最初痕迹,这个看起来像个大脚印的遗址,据说就是佛陀降生时留下的,追寻佛陀足迹而来的佛教徒在这里顶礼膜拜。佛陀涅磐之后,佛教逐渐分化,到今天已经形成南传、藏传和汉传佛教三大体系,不过它们在全世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却有所不同。
龚隽:世界几大佛教系统里面,只有汉传佛教还没有得到整个世界的广泛的一个认同,比如说像欧洲人,欧洲人他们以前研究佛教,他们认同的佛教只认同巴利,特别是巴利的佛教,后来他们认为梵文的,甚至是藏文的佛教更像佛教。所以说我想从近代以来,汉传佛教在西方世界也好、在亚洲世界也好,它的整个弘传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很成功的范例。
印顺大和尚:我们转来转去,转来转去。
解说:刚刚升座成为中华寺方丈的印顺大和尚在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为中国佛教徒开示。
印顺大和尚:如果说原来我们觉得佛陀很遥远,那么这一刻我们就坐在这里,在这个菩提树下,让我们真正地从心底里能够共同的发一个愿。
传印长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华寺,这个道场一定要三宝具足,佛、法、僧三宝,在这个基础上,由僧来弘扬,弘扬佛法,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强加于人,我们这里主要是让各国互相了解,让人家外国人通过中华寺,叫他们了解我们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状态,以及对我们国内佛教活动状况等加以向国际朋友介绍。
解说:中华寺代表中国汉传佛教,已经在这里默默耕耘了11年,未来,这里能否吸引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聆听开示、修行参禅,让他们对汉传佛教生起敬意和信心呢?
龚隽:你现在中华佛教也好、我们的汉传佛教也好,你在国际上到别的国家去弘扬,你必须首先融入那个国家的文明传统(它的生活方式),那这个就必须要求你去弘法的这样一个团队也好,必须对那个国家的语言、习俗、文明有相当深入的了解,除了对佛教本身你要有非常好的涵养、非常好的背景,你还要对对方的文明(了解),所以难度其实是非常的高,所以说我想我们去建立这个寺庙,只能说还是一个起点,而真正的我们讲汉传佛教能不能在尼泊尔发扬光大还是任重而道远。
解说:佛陀的故乡还是一片寂静荒凉,但是对于印顺大和尚和他的僧团来说,在佛教衰落的地方,在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地方坚守,他们需要从这里寻找力量。
记者:大和尚,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他是从这里走出城门出家的吗?
印顺大和尚:对,他就从这里走出了城门,走出了禁锢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心的城门,真正地走向了一种解脱的道路,从他跨出城门的那一瞬间起,这几千年有无数的人都追随他的身影,都追随他的脚步,都勇敢地跨出了自己心的城门,得到了解脱和自在,也给我们整个的众生和我们所有的人都带来了一个新的生命的希望,就像这一刻,我们迎向了阳光。
杨锦麟:迦毗罗卫国只是古印度一个小小的王国,据说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天资聪颖、相貌奇伟,他的父亲净饭王对他寄予厚望,想把他培养成为转轮王,也就是说要培养成为统一天下的君主,可是悉达多太子却选择了出家,后面迦毗罗卫国在战争中被大国兼并,导致了整个释迦族的灭亡。
如果释迦牟尼没有出家,他会不会成为转轮王来改变释迦族的命运呢?答案无从知晓,历史也没有办法改写,不过走过千年枯荣,就算有人说佛教的末法时代已经来临,就算我们担心正信的佛教正在堕落,至少佛陀在人们心中,佛教也迎来了复兴的希望。
【头条】:台湾佛教界全球开拓事业 杜绝铺张浪费
【佛艺】:綦江“吴哥窟”藏在深山何人识
【觉悟】:生命是苦 开悟是玩笑 真理就在不远处
【一日禅】:苦乐其实缘于自心 认识自心让人生变得平坦
【常识】:吃素和吃斋是一样的吗?
【图片】:经变的世界 莫高窟药师经变图
【朝圣】:十方丛林 历代祖庭——十八房焦山定慧寺
【观点】:释永信——僧人切不要靠神秘来维持佛教形象
【慈善】:南京佛教协会举行公益晚会募集善款捐赠贫困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