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去年7月披露,登封的法王寺有一块刻有“圆仁”字样的石碑,引起日本学界和历史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今年以来有关“圆仁石碑”讨论会在东京相继举行。“圆仁石碑”的出现让史学界有哪些新的发现和争议?为此记者采访了东亚历史学者阿南史代,她告诉我:“通常为期一天的讨论会,到下午听众就只剩一半了。而关于‘圆仁石碑’的讨论会,却座无虚席直到傍晚,实不多见。”
圆仁(公元794—864年)是日本高僧,作为遣唐使的一员入唐求法,他历经9年行程万余里,途经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等省,写下四卷七万多汉字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日记详细记录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佛教,特别是百姓生活状貌,叙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他不怕艰难困苦,把佛教的精髓以及各领域的知识和先进经验带回日本。圆仁是日本天台宗延历寺第三代住持,公元864年圆寂于京都,去世后被授予慈觉大师的称号,当时影响极大,名震日本全国。
入唐求法9年间,圆仁几乎每天都写日记,但公元845年6月1日至9日,日记出现了7天的空白,这是圆仁研究者们长期不解的谜团。“圆仁石碑”的面世,填补这一空白。为研究“圆仁石碑”,阿南史代于去年8月来到中国。
法王寺位于登封嵩山山脉的龙门溪谷中,附近有古老的佛塔、还有著名的少林寺。
石碑的碑文每字约3厘米见方,楷书12行,满行8字,共计88字。题为《释迦舍利藏志》,经专家学者附加标点的其余文字是:
“汉西来释迦,东肇佛坛。嵩之南麓,法王寺立矣。随仁寿间,帝敕建浮屠,谴使安佛真身舍利于内。殊因移匿地宫,函密之。盖护宝,非不恭也。法门圣物,世远疑失。诚恐,镌石以记,祈圣门永辉。圆仁,天如。大唐会昌五年。”
碑文简短,但饱含时代信息。大意是:嵩山法王寺创始于东汉,隋代仁寿年间,文帝敕令全国营造佛塔,遣使(与“谴使”同音)供奉佛真身舍利(又称释迦舍利)于塔内。因特殊缘分(将佛舍利)迁徙隐藏于地下宫室,用匣子装盛封闭。是为保护佛教珍宝,并非不敬啊。(密藏)佛门神圣之物,世代遥远(就会)疑惑丢失。诚惶诚恐,刻石为记。祈愿佛法之门永远辉煌。碑文由圆仁、天如两人撰写,时在大唐会昌五年(即公元845年)。
“圆仁石碑”面世后,日本媒体广为报道。一些日本学者从石碑材质、纹饰和书迹等角度认为“圆仁石碑”是赝品,另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是真品。阿南史代认为:“根据圆仁日记,因唐武宗灭佛,圆仁被‘勒令还俗,遽归本国’。会昌五年旧历六月,圆仁在回国途中路过河南境内。从洛阳到郑州,如走官道距离280里,如绕道登封则距离329里。圆仁舍近求远,用时7天途经登封去郑州,必有所求所为。圆仁离开长安时,众多好友相送,赠诗送物,有可能赠物中包括贵重的佛舍利。法王寺原本供奉佛舍利,圆仁可能参与了隐藏佛舍利。碑文中与圆仁并列出现的‘天如’,可能是当时法王寺住持。这是一次极少数人参与而必须严守秘密的行动。圆仁日记中7天的空白,也是为了不让世人知道他参与了秘藏法门圣物。现在则不难理解圆仁日记7天空白、回国途中舍近求远等事情的原因。在法王寺,延佛主持赠送给我‘圆仁石碑’拓本,还请我观看了佛舍利。延佛住持表示,他相信圆仁参与了隐藏佛教珍宝并心怀感谢之情。寺内僧人请我观看了高44厘米、宽62厘米的‘圆仁石碑’。看着饱经沧桑的石碑,令我浮想联翩。‘圆仁石碑’见证了唐代年间中日两国高僧联手保护佛舍利那段尘封千年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