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功:当寺庙被沦为景点 当修行变成职业

2012年03月07日 10:14
来源:财经网 作者:陈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发展旅游业要有资源。但完全的现代人造资源,难以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也无法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得到世界游客的公认,因此很自然地,宗教遗产就成为了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核心资源,成为了旅游产业“打造”的重点。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佛教名录》2006年版的数据收入了大陆约1.5万所汉传佛教寺庙、还有约2000所其他语系的寺庙,以及近1000所港、澳、台地区的寺庙的名称和地址。这意味着2006年的时候,中国就有了将近2万所寺庙。

问题是寺庙多了,管理就是大问题。现在各地普遍存在着对宗教遗产的管理问题,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

举例来说,距离杭州2小时车程的天台山国清寺,这是汉传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分支天台宗的祖庭,始建于陈隋年间。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表示,在我本人走过的佛教丛林中,国清寺的建设时间是最早的。天台宗传到第7代的时候,由当时的日本人最澄大师传到了日本,此后在日本又历经253代的传承,仅在日本就有寺院3345座,信徒153万人。因此国清寺作为祖庭,国际信众极多,不比藏传佛教的影响小,日韩信众共同出资建造了不少寺内的纪念设施。除了国际影响力大之外,国清寺的宗教地位也极端重要,天台宗与禅宗的关系复杂而关联度极高,国清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禅宗所有,但在元代被正式确定为了天台宗的祖庭。此后在明代又被禅宗所有,直到清代才又恢复为天台宗。中间反复过程与汉传佛教的发展历程关联甚大,简直就是一部完整的佛教史。

所以就国清寺的产业地位而言,一个国清寺就相当于一个西湖;从宗教地位来看,又大大超过了普陀山。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甚至可能比西湖更容易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就是这样具有历史地位的著名寺院,也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寺院僧人管理混乱,僧人数量远比其他寺庙多,年纪相仿的青年群体人数最多,令人怀疑僧人的来源。更令不安的是,僧人的管理秩序混乱,大量僧人在院内乱穿,而且对游客的举止无礼。在法务流通处,游客购物找钱,僧人居然会隔着5-6米远扔过来,态度极为恶劣。寺院旁边的派出所占据了不小的面积,影响了寺院的整体布局。总的来说,本来一个可能具有全球影响力,够一个天台市吃上一辈子的寺院,由于不重视内在管理,造成的问题影响极坏。

其实类似的管理缺陷其实是我国宗教遗产管理和开发过程中的普遍问题。

根据中国佛教协会制定颁布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中对“传戒寺院资格的认定”,“纲领执事健全,有一人以上取得十师资格,常住比丘或比丘尼20人以上。”可见,作为一座殿堂齐备、执事健全的佛教寺院,其常住僧众人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条件,直接影响到该寺院的修学活动能否正常运作。目前,除了位于东南几个省或其他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的少数佛教寺院外,全国大部分汉传佛教寺院的常住僧众都不足20人,有的寺院只有一两位出家人。于是,滥竽充数的事情就成为经常发生的事情。

按照佛教传统,出家僧众之所以不进行直接的生产劳动,而代以乞食化缘和接受信众供养作为经济主要来源,其目的就是要将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修佛法、解脱成佛上来。但现在寺院由困变盈,僧人由贫变富之后,问题就来了,给传统寺院功能及僧众定位带来的巨大冲击,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寺院每年举行诸多佛教法会与活动,主要是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吸引更多信众,给寺院及地方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但问题是,其宗教内涵被极大地忽视了。实际上,按照佛教戒律规定,出家僧尼根本就是不允许积蓄个人钱财的,很多地方由于僧人收入的不断增加,其真实身份正逐渐从“修行者”向“职业者”转变,这种不良风气如果泛滥成灾,对我国宗教遗产显然将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害。

宗教仪轨从来都是宗教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利用其内在的神秘感以及严格的自律和管理,在全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汉传佛教的诸多管理问题如果再不加以整顿,如果继续采取“一切向钱看”的重商态度,不但可能引发宗教颓败,更造成了文化遗产的破坏,此种前景应该引起决策层的关注与重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陈功 寺庙 沦为 景点 修行 职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