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安僧办道 以戒为师”是寺庙管理的基础

2012年01月16日 09:39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作者:净芳法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前段时间,一篇《被承包的“信仰” 昆明某寺求签烧出天价香》的报道再次将佛教被商业化的话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佛寺被承包、信仰被绑架,如今已成了公开的秘密。我们也组织编发了部分关于此话题的观点文章。那么作为弘法利生、教化一方、净化一方、造福一方的佛教寺庙究竟应该是如何进行管理的?为此,我们特将绍兴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炉峰禅寺方丈净芳法师撰写的《加强寺院管理 做好基础工作》论文分两次进行介绍,以期对大家了解寺庙管理、正信佛教有所帮助。

绍兴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炉峰禅寺方丈净芳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宗教活动场所是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满足宗教生活需要的场所,也是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教职、潜心修持、从事宗教研究、服务信教群众的场所。实现宗教与社会的和谐,重要的一点,是依法加强管理,做到规范有序。

佛教寺院是出家人住持修学、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佛教信众过正常宗教生活的活动场所,也是联系、团结信教群众感情的桥梁和纽带。寺院是佛教的根基,寺院管好了,就能教化一方、净化一方、造福一方。抓好寺院管理,是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的重要的组织保证,对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个人认识,所谓管理,就是有组织、有条理地治理一切事务。就佛教寺院来说,就是在有组织、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僧团、经济、佛事等方面的实施管理。目前,从三皈五戒、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到汉传佛教寺院管理试行办法,中国汉传佛教各大寺院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管理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先进、佛教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过程,各地丛林、寺庵也在不断总结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不少顺应时代发展、切合本地实际的管理方法,使管理内容更具科学、更加充实、更加贴近社会、贴近民众。

就如何“加强寺院管理、做好基础工作”谈一点个人的认识与体会:

一、规章制度是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中国佛教协会也出台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其他还有《浙江省宗教活动管理规定》等,各地寺院以此为规范,遵循佛规祖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强寺院管理。

如我们炉峰禅寺,在初创阶段,主要还是当地村民组织在家人进行管理,随着寺院发展的需要,1998年后,寺院管理模式逐渐由在家人管理向僧俗共管体制转变,其中最显明的特征,就是按照《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第四条之规定,于2002年成立了炉峰禅寺寺务管理委员会。寺管会是僧众管理寺院的民主组织,负责决定寺院的重大事项和兴革,参与重大人事变动的协商,监督并审查寺院经济,向政府宗教部门报告寺务管理工作。

2007年,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炉峰禅寺寺管会进行了重大调整,新老结合,僧俗和谐,职责更加明确,结构日趋合理。同年,在市民宗局的指导帮助下,为加强管理,炉峰禅寺沿袭佛教传统、适应本地实际,组织编制了《绍兴市炉峰禅寺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并实行上墙公布,人手一册,便于照章办事,定期检查。制度内容共有16项,包括组织、人事、财务、治安保卫、消防安全、环境卫生、请假、基建、档案、仓库、斋堂、车辆管理,以及功德箱开启、佛事活动、僧人学修、共住规约等。2008年又增加了重大事项票决制度和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制度管人,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矛盾,较好地调动了僧众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地促进了寺院管理的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人员管理是根本

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要对寺院进行管理?我说,理由很简单,有信教群众,有修行之人,才有我们的宗教活动场所,才有寺院;有人,就需要管理。所谓人员管理,就是抓人的思想、培养和使用,从寺院来讲,主要指僧团的学习、修行、道风等。

管理的目标,要“以人为本”,从寺院角度来说,就是“以‘僧’为本”,即加强佛教僧团的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与社会上一般单位团体的管理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寺院管理,用佛教的话来说,不外四个方面,就是——安僧办道、爱国爱教、服务大众、正法久住,这也是佛教道场的根本任务。

寺院以佛教僧团为核心。僧团住在寺院,要能够安定,有管理,有组织,有纪律,有制度,住的人才能够安定。我们出家人都知道,佛陀制戒,首先一条,就是为了“令僧安乐”。因为有了戒律,以戒为师,僧团就能安乐;僧团安乐了,就能修行办道。

安僧办道是宗旨,爱国爱教是方向。所谓爱国爱教,就是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遁佛祖教诲,维护僧团纯洁,爱寺如家,僧俗团结。

爱国爱教的最终体现是服务大众。所谓服务大众,用社会上通行的话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使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人民和乐、人心和善。

能安僧办道,能爱国爱教,能服务大众,寺院的功能就比较全面地体现出来。寺院的功能能够体现,最后的效果就是正法久住。正法能够久住,反过来又能推动安僧办道、爱国爱教、服务大众这些目标的落实。

如何保持寺院的清净庄严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所以,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內强素质,外树形象”,强调僧人必须树立以寺为家的主人翁精神,自觉维护寺院的声誉。

寺院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坚持律制化。律,就是戒律;制,就是制度。以戒为师,是寺院人员管理的核心,寺院一切工作都要按照戒律和清规的精神进行管理。两千年来,中国佛教之所以能够存在,能够不断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在新的社会制度下继续存在和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坚持了以戒为师,坚持了清规戒律双轨制。只有以戒为师,道风建设才有了基础,有了保障。僧团在戒律的指导下进行生活、进行管理、进行修持,僧团的道风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

道风建设的经常化、传统化很重要。所谓经常化,就是每天要有固定的修持活动,如早晚上殿、坐禅、念佛、诵经以及布萨诵戒等,这些都是属于道风建设方面的规定。没有这些规定,道风建设就是空谈,就没有基本的保证。

道风建设要坚持传统化。僧装、素食、独身是传统,修行办道更是传统。许多传统方式,已经被历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比如早晚课诵、冬参夏学、半月布萨诵戒,都是保证道风建设行之有效的传统,这些好的传统,我们都要坚持,都要发扬光大。

寺院的中心工作是弘法利生。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这是僧人的本职工作。同时,佛法的存在,佛教的存在,僧团的存在,经常要做的一件事,甚至说天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令“未信者信,令已信者增长”,就是令没有佛教信仰的人,劝化他们信仰佛法,归依三宝;对那些已经进入佛门、归依了三宝的人,则要提高他们的信仰层次,使他们在修行上更勇猛精进。

弘法利生,学习很重要。学习是人生增长知识,脱愚成智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僧团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寺院的僧宝,既要自己修行为大众做出榜样,又要有弘法的能力为人们释疑解惑,方能受人尊敬而不愧,接受十方供养而不背因果。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来自社会,要具备弘法利生的本领,就必须加强学习。

所谓学习,一是要学习党的政策、法纪、时事以及有关的文件、讲话等等,特别是党和政府关于宗教方面的政策,要深刻领会、坚决执行。二是佛学知识的学习。佛学知识博大精深,知识少了就不能理解,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学一些基本常识,再读一些佛教经典,同时通过参学、培训、听法、研修、辩论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日积月累,就能不断长进,达到菩提正觉。

弘法利生,要从教化自己做起,身体力行佛祖教义,利益众生,要紧跟形势,融入社会,积极开展和参加各种慈善活动,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只有这样,寺院才能不断壮大,才能立足。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安僧办道 以戒为师 加强 寺庙管理 基础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