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倪世健:佛教以事明理教育可开拓闭塞心灵

2011年04月04日 09:10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倪世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倪世健:佛教以事明理教育可开拓闭塞心灵(图片来源:资料图)

导语:人类自250多年前工业革命之后,为了人类自身利益,任意的消耗自然界的资源,造成生物与生物,生物与大自然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与平衡,大自然在违反自然生存的轨道下开始了警告与反扑,如:大气臭氧层的破坏,造成地球的暖化;原始林的无禁止滥砍垦,造成土壤大量流失,净化空气系统的失调;大量塑胶原材的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造成地球备受酸雨的侵害;水源的污染,造成大量海洋生物鱼种的灭绝、珊瑚礁的死亡;在20世纪初人类已开始注意到自然生态界的悄然改变,所以有:森林文明与生态伦理学的提出,一直到近60年人类才正式关注到环保的问题,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抢救地球高峰会议”即是以拯救地球动植物与保护自然资源为主要探讨的目标?

佛教与环保

佛教是个极重视自然生态的宗教,自魏晋南北朝起,佛教寺院除以弘法利生为事业外,更默默的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环保工作,如:植树造林、凿井开源,寺院建在山林中,僧侣的修行淡泊简朴,不侵扰自然资源,更提倡慈悲素食,戒杀生与放生等,佛教“中论”中说:未曾有法不从因缘生,《杂阿含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说明宇宙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所产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与万物彼此相依,互生互存,缘生缘灭,彼此互为相等,所以即使是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一点一滴看似与我们无关的事,却都是给以我们生活生存的恩惠助缘;自古高僧对生态的保护也有许多的记载,如:道遇法师募款消除黄河水患、明远法师植树免除淮泗河水泛滥、炎子菩萨屡地常恐地痛等,这些都是重视自然生态环保的体现;而阿弥陀佛发48大愿,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其中的黄金铺地、七宝楼阁、七重行树、八功德水,在那没有各种污染,在那都是清净心念的众生,这一切都是现代化城市居住环境最好的规划,另如药师佛的东方琉璃净土,弥勒佛的兜率净土,都是环保的最好例证,所以佛教对环保所来是渊远流长的。

心灵环保

千年来佛教极力倡导环保,不但注重生态的环保,更著重内在心灵的环保,现今一般社会人士一提到环保,重点都放在自然生态的环保,如:海洋、空气、绿化、地球能源等上,殊不知人类心灵的环保是一切的源点;“人”是组成社会的基石,人的一切行为均起源于“心念”,所谓“一心能生万法”,所谓“一心三千”,“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心如国王能令行,心是一身之主,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会因心的主导产生各种感官的不同活动,心主控人的一切,故知心是一个微妙不可思议的宇宙,心念影响之大不可不慎,要实现一切的清净,必须先从众生心念的清净开始。

所谓自然界,包括动、植、矿三界,由于人类的贪欲,数百年来的恣意滥杀伐垦,侵犯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和无节制的破坏使用资源,使得整个大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倡导生命教育,所谓生命,举凡一花一草,一沙一石,乃至一张桌子,一双鞋都有生命,所以不只是人有生命,动物、植物、山河大地都有生命,对一切生命并非因伤害杀戮才称杀生,随便浪费与对生命的不尊重也都就是广义的杀生,所以只有每个人都能充分了解与具备生态保育的观念,尊重万物生存的空间,我们生存的大环境才能持活长久。

(一) 平等、慈悲、同体共生

佛陀说法49年,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凭空有的,也不能单独存在的,必须在各种因缘条件和合下才能存立,一旦因缘消散,事物本身就不存在,这种相互联系影响的复杂关系就形成宇宙万法生起,即“生命的缘起”,佛教讲“因缘”,万物本是一家,日月星辰,大地山岳,奇珍异兽,不管异同,相辅相成,因此,这个宇宙本来就是“同体共生”的圆满世界;人有地域、种族、贫富等等之分,但万物本具的真如佛性却无差异,佛对于一切众生有如雨水,滋润一切有情无情,无所遗漏,这就是本性上的平等,今天的社会充满暴戾、残忍、冷漠,如何才能导正,唯一的良方就是人心需要慈悲,古诗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只要我们有一念之慈,万物皆善,只要我们有一心之慈,万物皆庆,“一人慈悲,众皆伴侣”,“万人慈悲,法界如一”;自然界的万物都共同仰赖地球而生存,没有大自然的阳光、水、氧气一切生命何以生存?今天我们要尊重一切有情无情的众生,并将视同如自己的生命,人我平等的去爱护,发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将慈悲、平等、尊重、包容、同体共生的观念广为推广,如此才能共有一个和谐的净土世界。

(二) 惜福、感恩、护生

地球上无论动物、植物、矿物每天为人类提供各种生存的必需品,也竭尽心力的维护整个自然生态的平衡,他们各尽其力的支援人心的各种生命活动,这种无相的菩萨道就是慈悲、清净、平等、自在的佛性,大自然的山河大地孕育我们的生命,提供我们生存的物质来源,在精神上更给了我们清净光明智慧等无量的功德,人类由大自然中取得一切生命的资源,大地如同人类的母亲,人类应以感恩尊重的心去对待大地,这是尊重生命的表现;另佛教的不杀生戒就是护生的思想,这里的护生,广指对一切自然的生态环境,我们不侵犯、损伤、杀害并尊重一切生命,在消极上是不侵犯不杀生,在积极面则是保护尊重一切生命(有情无情) ,所以“戒律”思想是有着极慈悲救世的观念。

护生,不单指生命体,大至山河,小到日常生活用品都是我们爱惜保护的对象,一件衣服本可穿上三五年,但因不爱惜,二三个月就坏了或不穿了,这件衣服的生命就结束了,这是不爱惜,这是浪费,这也是广意的杀生;有限的资源,无限的浪费,结果必将导致毁灭,所以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赠予人类的一切,要懂得节省、不浪费、多元性的资源回收再使用,不只要惜福,还要避免再次的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环保的观念,如:尽量少用塑胶源材的制品、多利用日照光、自然风,减少能源的消耗与大气层氯氟碳化物,少用免洗餐具,减少林木的消耗;佛教的持斋如素,护生等都是慈悲的精神,这正代表佛教是以最清净的心与最彻底的方式来爱惜生命,佛教主张“万法缘起”,小从一芥子微尘,大至整个宇宙,只要大家抱持一颗惜福、感恩、护生的心,天地生机才能绵延不断。

上个世纪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高度的提升,但心灵精神上并未因科技物质的富足发达而得到幸福、安宁与自由,人类贪欲更高,烦恼更多,行为更不可思议,人人成为欲望的奴隶,人类因自我的贪,而失去理智的过度豪取消耗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已危害到每一个人,追根究底一切均起源于自我的心念,“维摩经”说:“菩萨若欲得净土,当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说明一切的清净取决于心的清净,所以环保除了自然生态的环保外,内心的环保净化更为重要。

(三) 三毒、我执

“心”是一念灵知的性体,不生不灭,是人人本具的,当人的真如本性被三毒五盖等所蒙盖,一切的烦恼、痛苦、魔障因此而生,对于自己所喜欢的外境生起污染的欲求心,对于违背自己意思的有情无情生起憎恨的心,对自我因愚昧无知不明事理(无明)造成判断不正的心,这“贪、嗔、痴”三毒也全源起于“我、我要、我有”的“我执”,因心中全装满了自己哪还装得下万物众生,这些魔障蒙蔽了人类的智慧,束缚了人类的心灵,使智慧不明,心灵不自在,无法控制自己的心念,无法分辨是非善恶;所以,要把心中的贪欲转化为喜舍,嗔恨转化为慈悲,妒忌转化为包容,怀恨转化为尊重,除去我执,转识为智,让我们心中时时都有“佛”,让我们清净我们的身、口、意,让我们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心能安住,身才能安宁”,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慈悲、感恩、平等、尊重、包容的心,有万物“同体共生”的观念,大地万物又怎能不相惜相疼和谐的共存?这个世界又怎能不是个净土和谐的世界?

结 论

人类最大的危机,是长久以来仅以自己的立场来看待万物,能用则用,相背即诛,以致造成自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要想建立一个共存的净土与和谐的世界,佛教“众生平等”的观念可去除人类的我执,佛教“同体共生”的思想可促进宇宙的生机,佛教“慈悲护生”的做法可减少人类的残杀,同样,佛教“以事明理”的教育可开拓闭塞的心灵。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罗琳]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