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坚法师:要改变佛教慈善过分依赖信众捐赠
2010年04月16日 09:48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全国各地的佛教组织相继成立慈善功德会,佛教慈善基金会,坚持全面发动、各方筹集、重点募捐、自愿捐赠的原则,充分发挥佛教慈悲济世,乐善好施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募捐活动,在短短十多年年时间里,就募集善款逾亿。佛教积极开展“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等慈善活动,不仅投入善款用于实施福利设施、复明、助行、助学、解困,赈灾救灾等慈善项目。这些都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佛教慈善组织已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民间组织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佛教慈善事业也日益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在看到佛教慈善事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的佛教慈善事业就总体而言仍处在起步探索的初始阶段,主要表现在:第一,佛教慈善组织和机构缺乏规范化管理,活动能力等还存在着先天不足,佛教慈善组织的影响力仍然十分有限。目前我国佛教慈善组织随意性较强,缺乏专业和规范化的管理,很多慈善机构建设并不完善,难以真正发挥佛教慈善组织特有的社会功能。第二,佛教慈善事业发展所必要的法律制度、社会支持、文化氛围和经济基础等相对来说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对佛教慈善组织的性质定位、慈善事业运行的政策规范、监督机制及机构组成等方面没有统一法律和政策文件,即使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只是从宗教管理的角度一笔带过,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政策,例如:各地,各寺庙的慈善功德会就是随意性很强的,所以社会各界对佛教慈善组织的认同度还不高,没有充分利用好佛教慈善组织的公信度进行公益宣传,缺乏对佛教信众慈善理念的培育,有利于佛教慈善事业发展的自觉和浓厚的慈善意识和社会文化氛围尚未真正形成。第三,佛教慈善事业在获取资源、扶贫济困、人道关怀等方面还缺乏经常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的安排。目前我国的佛教慈善事业还没有真正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慈善资金来源多为项目性及一次性募捐所得以及佛教功德的零星捐赠,劝募方式单一、资金筹集渠道不畅,慈善资金数量少,救助面窄,水平低,多为临时性、随机性行为,佛教慈善事业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使佛教慈善事业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还任重道远。

二、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机遇

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走向来审视,佛教慈善事业正面临着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首先,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宗教工作的重视,为佛教的发展以及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政策保障。佛教慈善事业作为一种对他人的爱,它的产生和发展要求行为人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社会也要存在一定的贫富差别。应当看到,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居民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已相当可观,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是不争的事实。人心向善,经济发展,在善良的愿望和政府政策的促动下,富裕的社会成员中会有一部分人希望通过慈善捐助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来反哺社会。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不仅对慈善事业开始了解、关注和参与,而且他们也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实力来关照社会慈善事业,这无疑为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道坚法师 编辑:崔越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