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泉: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 走向社会
2010年03月19日 09:27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导语:佛教对人类世界的积极作用,是通过最根源性的转变人心开始的。“心净则国土净”,这里的关键,是人间佛教的菩萨行者广度一切众生的愿心,教化众生整体清净,从而创造清净理想的国土。所以,佛国世界不在他方,就在我们脚下这块受污染的大地上。“唯心净土”,是当代“人间佛教”实践的重要思想来源。藉由广大菩萨行者的发心修行,而使有缺陷的秽土转变成清净圆满的国土。本文作者王雷泉现任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

太虚大师痛感早期佛教改革运动之失败,并为反击社会上认佛教为消极厌世的偏见,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相对以往重鬼神的佛教,太虚强调“人”;相对以往强调死后往生净土,太虚强调活着的当下,即“生”。“人”,对治过去片面地重视鬼;“生”,对治厌世的、“等死”的佛教。关于人生佛教,太虚有个著名的偈子:“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由人至佛的升进,在于用智慧超越凡俗层次,达到对现实生命存在的真正把握。故菩萨的理想境界并不在他界彼岸,而必须在当下完成。人间佛教的主旨,是用佛法的智慧提升生命,净化社会,推动人类主体的整体改变。按照太虚的说法,“发达人身即证佛身”。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我们成佛的潜能,而佛性的实现即是从凡夫之身成为法身,这是生命正报的觉悟升华。所以,学佛首先是做人,人圆即佛成。而人格的完成,从心开始,必须强调主体心的转识成智、转染成净、转凡成圣。

由生命正报的觉悟升华,带动环境依报的庄严清净。按照太虚的说法,“淑善人间即严佛土”。从当前无始恒转的娑婆世间,发展到庄严圆善的人间净土。要让有能力者更有智慧,有智慧者更有能力,使污浊的世间转变为清净国土。因此,人间佛教是从青灯黄卷式的传统寺院,走向世俗社会,从信仰层圈扩散到社会层圈和文化层圈。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群,是新世纪人间佛教运动的必然趋势。

我在十多年前提出“苹果理论”,宗教有信仰、社会、文化三个层圈。苹果核是信仰层圈,即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神圣体验和宗教意识;苹果肉是社会层圈,因为佛教在世间,要与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发生广泛的联系;苹果皮是文化层圈,以音声、形象作佛事,广泛运用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在这三个层圈中,宗教发展的常态,是从边缘走向核心。最成功的案例是大安法师,他原来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伦理学教授,从教授到和尚,从文化层圈走向信仰核心。而变态,是从信仰核心自我放逐到外延。现在的佛教,要么是日益庸俗化,要么就变成吟诗品茶、风花雪月的东西,这些都是边缘化的表现。

人间佛教的唯心净土思想,与指方立相的西方净土,在真俗二谛论的观照下,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提倡自力解脱,与仰仗阿弥陀佛的他力济拔,这二者并不矛盾,人必自助,而后天(佛)助之。

相关链接:

明海法师观点:佛教不主张离群独居

印顺导师:现代佛教不宜隐遁山林

李向平:现代佛教是社会化还是世俗化?

太虚大师:佛教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鬼

王雷泉: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 走向社会

【头条】:海协会副会长王富卿率民族暨宗教交流访问团抵台(图)

【观点】:王雷泉: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 走向社会

【两岸】:星云大师最新英译著作《六祖坛经讲话》即将出版发行

【觉悟】佛教至简至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影音】:佛教视听:萨顶顶——《神香》

【图片】:济世观音在人间:赏析最大室内观音像

【朝圣】:萨迦寺:隐藏在世界屋脊的“第二敦煌”

【众生】: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的佛教因缘

【一日禅】: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素食】:丰子恺《护生画集》之孝鹅

【禅茶一味】:中国古代茶大多与佛门有关

【心灵物语】:比馒头个头还大的猫眼睛

【慈善】: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为贵州贫困学生捐资助学(图)

【佛艺】:北凉国的石窟艺术(图)

【佛教常识】: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

【法讯】:上海西林禅寺将举办水陆 “集体放生”法会

【书店】:宏篇巨著 特级国宝——频伽大藏经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王雷泉 编辑:王丽君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