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寺院是公共资源 怎能让它变成私人会所?

2013年01月29日 09:13
来源:东方网 作者:关东客

智珠寺被改为餐厅,陈设雅致。(图片来源:资料图)

看到上面的图片,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陈设相对典雅的餐厅而已,但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家西餐厅,只不过是由古刹改成的西餐厅。

嵩祝寺和智珠寺是北京的两座古刹,都有数百年的历史,也都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如今这两座古刹均已成为高档会所,其中,智珠寺被用作西餐厅,嵩祝寺则专营粤菜。

文保单位摇身一变成为高档会所,类似的尴尬并非个例。远的不说,就说北京的故宫吧,建福宫不也传出过打造私人会所的消息,会费100万,贵宾卡限量发行。往远点说,承德的避暑山庄,也算是皇家圣地,建了个皇家会馆,也是为会员专属服务。浙江的西湖,湖南的岳麓山,哪一个地方没有私人会所的影子?

既是古刹,是文保单位,这也就意味着这地方就属于公共资源,不属于私人所有。可为何到头来,这公共领地变成了私人地盘?公共资源变成了少数人的专属?实在是叫人琢磨不透。可这事儿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我们从来就不缺少文物古迹,也不缺少文保单位,谁叫咱老祖宗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呢?文保单位变身私人会所,这肯定是金钱惹得祸。如果文保单位不缺钱,也犯不着非得冒这天下之不韪,把佛家的清净地变成觥筹交错、大呼小叫的鲍鱼之肆。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的文保单位故意舍弃文化保护的责任,变得唯利是图。嵩祝寺、智珠寺虽是古刹,虽是文保单位,可知名度上终究要差一些,文保资金自然也非常有限。但这并不能成为古刹变身会所的真正理由。

文物保护其实不单是建筑本身的修旧如旧,还有文化内涵的保护。明明是一座寺庙,你非得弄成一个西餐厅,这就有点不伦不类了。这和故宫里卖星巴克咖啡其实是一个道理。古刹就应该有古刹的样子,会所同样有其存在的特定环境。在一座600年的古刹里吃西餐品红酒,在一座200多年的古刹里吃红烧河豚,这种感觉的确独特,可终究扰了佛门的清净。

私人会所无孔不入,名山古刹,名胜古迹。但这种所谓的私人会所往往又是权力与金钱的代名词。当公共资源变成了少数人的专利,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就是一种侵犯和掠夺,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对立和不公平。

好好的一座古刹,摇身一变成为了高档会所,这已然是公开的秘密。文保单位的管理方不可能对此毫不知情,可为何会听之任之?除了文保资金缺乏之外,究竟有无管理的过错,有无不当得利,这些问题都值得去深入调查。

让古刹的归古刹,让会所的归会所。古刹之与会所,时代不同,内涵不同,文化不同,岂能如此嫁接。由此想到那些在古寺里开高档会所的经营者,文化真的就是这么个玩法?在古寺里面,红酒喝得再多,河豚吃得再多,也只能是一群吃客。如果你真的认为我说的不对,你干脆把皇陵也改成高档会所得了?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私人会所 古刹 公共资源 智珠寺 嵩祝寺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