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佛塔与造像里的“藏地密码”

2012年11月02日 13:45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卜松竹

湟中塔尔寺如意宝塔(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江孜白居寺塔(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曹立君)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在行走西藏的途中,最常被摄入旅行者镜头的,就包括形态多样的佛塔和佛教造像。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中蕴藏的丰富信息,可能很多人仍不甚了了。借广东省博物馆和西藏博物馆联合在省博举办的《雪域瑰宝——西藏文物展》之机,来自西藏博物馆的专家吉加•巴桑罗布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夏格旺堆公布了他们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为普通人行走西藏提供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文化指南。

“如意八塔”:与释迦牟尼故事紧密相连

藏地的佛塔是珍贵的文物,也是精彩的艺术品。夏格旺堆指出,大约10世纪~15世纪的前一百年内,佛塔常见的形制以沿袭自吐蕃王朝以后传入藏土的佛塔特点为主,具有较浓郁的印度、尼泊尔特征,塔阶多为2~3层,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塔瓶为覆钵式。进入11世纪以后,西藏佛塔的形制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通常见到的佛塔形制主要有八种,谓之“八相善逝塔”或“如意八塔”。而这八种类型的塔与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紧密相连。

聚莲塔(又称降生塔):象征释迦牟尼的出生,主要特征是圆形莲花叠成的四个塔阶;

菩提塔:象征释迦牟尼在王舍城证得完全的觉悟,其主要特征是方形四面体的四个塔阶,分别象征释佛陀的四身;

吉祥多门塔:象征释迦牟尼在瓦热那斯转法轮,作为其主要特征的门表示释迦牟尼所传授的许多法门,常见的塔阶为四个,皆为90度边角的八面体,多门辟于塔阶的各个面;

神变塔(调服外道塔):象征释迦牟尼在舍卫城示现申通,主要特征是四个塔阶由90度边角的八面体叠成,或者其四个塔阶的特征是方形,四面体的每个面前方各有一个比后面尺寸小的外凸面,从而构成八面体;

天降塔:象征释迦牟尼从三十三天降返人间,主要特征是四个塔阶为边角90度的八面体,每面各有一阶梯,梯象征佛陀从天界降返人间的宝石天梯;

和解塔(发光塔):象征提婆达多分裂僧团事件的和解,四个塔阶为边角大于90度的规范八角形构成的八面体;

胜利塔(尊胜塔、加持塔):象征释迦牟尼在吠舍离加持他自己延长三个月世寿,为了象征他战胜死魔,因此修造成具有三个圆形塔阶的塔;

涅槃塔:象征释迦牟尼涅槃,其主要特征是无塔阶,钟形塔瓶。

造像本土化:美男少女成模特

在造像方面,吉加•巴桑罗布指出,藏传佛教造像可以划分为“异域造像流派”和“西藏本土造像”两大类别,其中又可进一步细分,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宝库。

“从公元7世纪开始,随着佛教文化的流传,各式各样的造像从周边地区流传至广袤的青藏高原,也就是说,似乎所有佛教不同地域的造像,都曾涌现在西藏。萨迦寺、桑耶寺、布达拉宫等历史较久远的佛教殿堂之内,可以看到各时代的多种造像风格”,巴桑罗布指出,根据对存世实物的观察,主要包括东印度造像、克什米尔造像、尼泊尔造像、永宣造像等几大流派。

巴桑罗布认为:“从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吐蕃开始,佛教艺术本土化现象也在有意或无意当中出现,佛教神灵的外在形象越来越接近、符合藏族传统的审美需求。”西藏本土造像主要包括“吐蕃三代法王时期造像”、“吞廷造像”、“噶当利玛”、“丹萨替与列乌琼瓦利玛”、“扎什利玛”、“雪堆白利玛”几大流派。

公元7—9世纪是佛教在吐蕃传入、发展、繁荣的三大历史阶段,因此,当时为弘扬佛法做出卓越贡献的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尖三位吐蕃赞普被后人誉为“三代法王”,松赞干布分别从尼泊尔和唐朝迎请释迦牟尼8岁和12岁等身像,修建了十二镇寺,塑造了大量以合金材料为主的供奉于寺内的不同材质的神像;赤松赞普修建了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并要求莲花生大师把神灵形象藏式化,以利百姓的接受,莲花生大师从吐蕃臣民中挑选了形象气质最佳的几位美男少女作为模特,塑造了观世音菩萨、马头明王、度母等诸多神灵形象,造像的服饰装束也实现了本土化;赤热巴尖时期的造像风格总体上也延续了前一时期的艺术特征。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