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古代琴曲中的佛曲

2012年10月15日 08:20
来源:《法音》 作者:夏凡

《普庵咒》的琴谱,最早见于《三教同声》,书中的“序”为明万历年间(1592)铁耕道者郑邦福所写:

新安张宾桐氏,素精琴理。凡可持诵讽咏之者,悉能被之于弦,以清如耳。余为比部时,见其释谈章谱,按而习之。如入梵宫,闻众僧咒,既心异之。越二年余以入贺扺都,又见其以《大学》《清净》 二圣经,谱而按之,与前音配吁,亦奇矣。夫宾桐氏欲联三教以同声,何其所志之弘也。乃忽献疑于余曰:“吾儒与道家者流,其习于琴久矣,乃佛氏以音声色相为邪道,则释谈章之谱得无悖于本旨乎?予曰:不然。琴之设,无非禁人之不正,以归于正。咒为佛秘密语,虽不可以文字解,而其为教,亦欲摄群魔以归之正,此其意旨原不谬于圣人,况道流乎?人患不达先王作乐之本耳,达其本则触处泠然无性,非正性之具,即佛氏之风水树鸟皆能说法,梵音潮音皆属妙音。于琴理又何碍也”。宾桐氏遂释然领悟,并已此语并之简端。余嘿然无言。

从以上的序可以见得,《释谈章》为张德新所作,其根据当时寺院讽诵的《释谈章》移植于古琴之上。此外,这段序当中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值得我们一读:“吾儒与道家者流,其习于琴久矣,乃佛氏以音声色相为邪道,则释谈章之谱得无悖于本旨乎?”郑邦福的这一句指出了儒释道三教在琴曲领域的不同:比较而言,儒家和道家有习琴的传统;而佛家完全不然。佛家“以音声色相为邪道”,从佛教扶植戒律角度出发,其强调音声滋长五欲,即音声让人身心动荡,不易摄心。但从佛教大乘思想来说,从弘化利益众生的角度出发,“音声”也不失为方便法门。因此,“序”中的解释为:“欲摄群魔以归之正,此其意旨原不谬于圣人,况道流乎?”

郑邦福的“序”强调了《释谈章》摄魔归正的作用,与儒家道家通过习琴归人于正的方式无二。可见,张德新、郑邦福都是尊奉孔孟儒教的文人,在当时“三教合流”的思潮、以及“三教合流”世俗化环境的影响之下,同时也信奉道教和佛教。从张德新开始,《释谈章》从寺院的讽诵来到文人的古琴音乐之中。

而且,郑邦福还强调指出琴亦能说法:“即佛氏之风水树鸟皆能说法,梵音潮音皆属妙音。”既然风水树鸟皆能说法,何况琴呢?宋人成玉磵提出“攻琴如参禅”的时期,并未有古琴佛曲的出现,直到“三教合流”的明代才有了佛教内容的琴曲。

与《三教同声》时间相近的为刊于公元1625年《太音希声》辑录的《释谈章》,其谱前所作题解言明:

此曲乃李水南所作,始无此律,继缘崇德希周吕选君好佛老,令水南按律构音,未传于世。不佞受之久矣,自万历戊寅灾梨,以广其传。

从序可以见得,李水南受佛教人士所托,把《释谈章》谱于古琴之上。然而,《三教同声》和《太音希声》虽都有《释谈章》,琴曲差异很大。可以相信,这两首曲是在时间空间相互隔离的情况下,各自独立地创作出来的,是文人创作古琴佛曲的不期而遇。也因为这样,《普庵咒》后来会出现两个系统:即《三教同声》、《阳春堂琴谱》、《松弦馆琴谱》的传习系统;以及《太音希声》、《伯牙心法》、《理性元雅》另一个系统的传习。这种情况从万历一直延续至明末,两个系统才开始融汇起来。而到清初,统一的普庵咒琴曲才出现。

现今流传甚广的是“理琴轩旧藏本”,纯器乐版的《普庵咒》,而不是能够诵唱的《普庵咒》或《释谈章》。“理琴轩”版本比之前的《普庵咒》版本,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琴曲在“流变”历程中,尽管曲名没变,但音乐结构、主题音调等方面均已不同。但是,其琴曲的特质与风格没有变动,佛教的诵唱调韵和庄严肃穆的音乐气氛依然浓厚。至于各个版本琴曲的结构,陈松宪先生的《普庵咒音乐》和杨春薇的《普庵咒研究》都有非常详细的分析,在此不加赘述。

许建先生的《琴史初编》提到此曲:“这一琴曲的结构和风格与一般琴曲很不相同,显然是从其他乐种移植而来的作品。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除首段引起之外,每段的后半段都出现了完全相同的曲调,听起来回环反复连绵不绝。”除了结构巧妙反复的特征之外,《普庵咒》的特征音程在众多琴曲之中亦是凸显而出的。其使用了大量的“撮”,为一般琴曲少见。并且,其撮的音程除了常用的纯八度、四度、五度,复八度、四度、五度之外,还有大量的经过音。既表现了寺院念诵的庄严之相,又不失旋律线条流动之美。

《天闻阁琴谱》说:“其音韵畅达,节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静,可谓平调中第一操也。”毋庸置疑,《普庵咒》是古代佛教琴曲中的象征和代表,也是古琴佛曲唯一传习至今的代表作。

2、《色空诀》

《色空诀》与《普庵咒》产生的时代和背景基本相同,其共同特征是都以经咒入琴,但与《普庵咒》境遇不同的是,《色空诀》即《心经》,并未得到广泛的流传,其琴曲载于陈太希编辑的琴歌集《太音希声》之中。陈太希为浙江钱塘人士,师承后期的浙派李水南(浙江德清人),弹琴五十余载。《色空诀》的题解写道:

太希曰:心经言简肯深,盖能明心,斯得见性,见性方可入道也,诚能行之, 则性可定,而命可守矣。余常讽诵不已。今则托诸丝桐,亦惟以其言寄于无言,以无声藉于有声云尔,用是普传同志,庶几不蕴无私。

由此题解可知,《色空诀》为陈太希所作。若说《普庵咒》鉴于“摄魔归正”的创作目的,《色空诀》则是为了“明心见性”。陈太希极大的肯定了其弘法利生、修心养性的宗教目的与作用:“诚能行之,性可定,命可守。”并且说明了创作缘由:“以其言寄于无言,以无声藉于有声云尔”,即:妙理本不可言说,但他以有声来表达无声的佛教意蕴。

从陈太希的题解,可以看出其佛教徒的身份,不仅如此,从对《释谈章》辑录的态度,也能说明《释谈章》本是其师李水南所作,但他并未将其刊印流传,而他的学生太希习得之后反而传播开来。遗憾的是,现今此曲并未得以流传。近年来闽派琴家陈长林先生将其重新打谱,但还未正式出版流布。

此曲除尾声之外,琴曲大致根据《心经》的含义分为七段。从《心经》内容和减字谱的结合来看,其基本为一字一音,和一字多音,而一音多字的情况很少。见下谱例:

《色空诀》仍是基于琴歌的基本模式,而是否受到梵呗的影响,仅从减字谱难以看出。现今寺院讽诵的《心经》,并没有明显的旋律片段定式,因为,其并不属于“赞体”的模式。但每次众僧齐诵时,会出现一种自然的多声现象,通常八度和平行四、五度的同时进行最为常见,属于一种自发性的多声倾向。而《色空诀》是否也有多声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那罗法曲》

载于1893年的《枯木禅琴谱》。《枯木禅琴谱》为清代广陵琴派的五大琴谱之一,编辑者为释空尘。释空尘是一位行脚僧,一生云游四方,足迹遍及燕齐楚越。他自幼喜爱弹古琴,曾师从于儒释道不同琴家,几十年来携琴游历,寻访名师同道,成为琴禅一体的广陵派名家。

佛教界对空尘大师也有很高的评价,竹禅法师评论说,这个云闲上人(即空尘)“深悟琴学三昧,其住世行道,得教外别传之旨”,并题字“以琴说法”赠之。德辉法师说:“知公操缦卅年,合琴与禅为一致,则所发之音,所定之曲必有超出声尘之外者矣。”

学术界对空尘大师也有很高的评价,佛教音乐学者田青在《琴心与佛心》中高度评价道:“因为有了《枯木禅琴谱》,有了释空尘,有了《那罗法曲》、《莲社引》等琴曲,中国的古琴艺术可彰显佛家之影响,填补三足鼎立之中国传统文化在琴艺中的欠缺了。”

《枯木禅琴谱》共收录广陵传统琴曲25首,此外还包括7首自创的琴曲。《那罗法曲》就是其中的一首,这是空尘和尚唯一一首根据梵呗所作的琴曲。他在该曲的后记中写到:

戊子秋访友京都,闲步旃檀寺,听喇嘛齐歌梵呗,音声清和。询之左右,知其为《那罗法曲》之遗音。翌午,携琴复往,乞其反之,而后抚弦和之,得谱成曲,即题斯名以纪之。

从这段后记能够得知《那罗法曲》的来龙去脉,该曲移植于1888年,为清末北京旃檀寺的梵呗遗音。梵语Kimnara在晋宋隋唐以来的、尤其是唐以后的佛经翻译里面,翻译为“紧那罗”、“紧奈洛”等等,意为“音乐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龙八部”之一。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二下讲:“紧那罗,亦云真陀罗,此云疑神,似人而有一角,故号人非人。天帝法乐神,居十宝山,身有异相,即上奏乐,佛时说法,诸天弦歌般遮于瑟而颂法乐。”可见,在印度文化、尤其是在印度佛教里,紧那罗是音乐之神,也可以说他是佛教音乐的大师。而在《那罗法曲》的演绎中,多少都会受到印度佛教音乐的影响,从“法曲”的名称,亦能判断其可能沿袭了唐代宫廷宴乐的某些形式,还有空尘聆听喇嘛唱诵的《那罗法曲》,其中肯定还有藏传佛教诵经的音乐影响。

总之,在唐代外来音乐空前繁荣的情况下,古琴泠然避之。而到明代之后,在“三教合流”思潮和宗教世俗化的影响下,颇带异域之风的“那罗”音乐,古代宫廷音乐,还有雪域藏传佛教音乐最终还是融入了古琴音乐的世界。尽管目前,我们对古代琴曲中的佛教音乐,还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但从明清以来佛教的发展和演变来看,佛教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在时间的蜕变之中,相互影响、彼此吸收,由此形成了颇具个性色彩的古琴佛曲遗产,对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和影响。尤其是古琴佛曲,不仅包容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式,而且对当今中国居士阶层学习古琴、以琴弘法、修身养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遗憾的是,与《色空诀》相同的境遇是,《那罗法曲》也并未广为流传,直到百年之后,青年古琴家余青欣重新将其打谱,才让我们有幸得以闻听这首颇具梵呗之风的古琴佛曲。

(作者为中央音乐学院律学博士生,主要研究律学与民族民间宗教音乐)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夏凡 琴僧 琴曲 佛曲 音乐 李白 白居易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