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擦擦:微缩的神佛世界

2012年06月29日 08:44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作者:张鹰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擦擦《三十八佛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西藏人所谓的“擦擦”,是指用泥土脱制的各种小泥佛、小佛塔等,这实际上是一种脱模泥塑。常见的有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均用凹型模具挤压脱模制作,然后晒干,有的再经烧制成陶或施彩涂金。就目前所见的品类,最小的直径仅一厘米左右,大的也不过高三十多厘米,这在雕塑门类中当属微型艺术了。此物为宗教圣物,但其制作多属民间行为。它与玛尼石、经幡形景不离,常被放置于佛塔内、寺庙旁、圣山洞窟中、神湖边、玛尼堆和转经路旁,也有的作为神龛的供物。

关于擦擦的历史,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在《西藏考古》一书中说:“擦擦起源于印度古代及中世纪中部和北部方言中的一个词汇,与塔有密切关系。”“在塔内存放擦擦的习俗起源于印度的石板塔肚存放圣物的风俗习惯。”擦擦的形成是因为建造佛塔的需要。佛教思想认为,佛塔意为“佛身”的再生,或者象征佛的灵魂、训教等。西藏佛教后弘期,佛塔开始遍布西藏大地,佛塔的林立促进了擦擦的普及。

佛塔因为体内有了擦擦便具有了灵气,凡是擦擦集中存放的地方都可能有灵气出现。这样,在圣山上、神湖边、道路口人们都修造不少存放擦擦的小房屋,这种小房屋藏语称“擦康”,即专供擦擦的神殿。

擦擦《佛塔》(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在西藏民间,擦擦的制作者多是游方僧或生活清贫的佛教徒们。他们做擦擦一方面是为自己来生多积善业,另一方面以此作为求生的方式,整日屈膝在转经路旁虔心脱制擦擦,过往信众向他们施舍钱物食品等。对信教人来说这不仅是救助别人也是拯救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是一种互补的存在,是信教徒完成善业的共同需要。有的朝圣者将寄托自己意愿的小泥佛、塔带到千里之外的佛教圣地。正是由于这些云游四方的朝圣者及游方僧,擦擦才得以在一千多年前由印度传入西藏。

制作擦擦的模具一般为铜、铁质,也有石、陶、木质的。由于此物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不同于刻制玛尼石或印制经幡,需要一定的技巧,受制于一定的条件,只要有一个模具和随地可取的泥土即成,所以擦擦在西藏民间奉神佛的圣物中为数最多。

擦擦在西藏有等级之分。普通的擦擦用泥土制作,在民间宗教场所随处可见。有的擦擦背面粘有青稞、五谷或其它祥物之类,与迎神安住意义相关。

还有一种擦擦是活佛的骨灰与泥土掺混在一起制作而成,这种擦擦的明显特征是其背面大多印有藏文的字样或其它印迹标志。西藏历史上除达赖、班禅,其他活佛高僧圆寂后实行火葬,这是西藏丧葬礼仪中较上等的一种葬法,一般只有活佛才可享有这种“升天”方式。传统习俗中,高僧圆寂后,人们要为他们建立佛塔。建造过程中,用高僧骨灰和泥土制成的擦擦连同一些珍奇宝物要安放在塔体中,人们认为这样活佛的灵魂就会再显塔身,僧俗群众心目中的“佛身”便可赐福人间。一般活佛圆寂后没有佛塔归放,用他们的骨灰制作的擦擦只好安放在神山圣地,它不同于还愿和赎罪的一般擦擦,多用象征佛衣的红布和黄布逐个包裹。

藏传佛教仪轨中,达赖、班禅等大师圆寂后都要实行塔葬。塔葬之前,对活佛的法体要进行较长时间细致、严格的防腐干燥处理,即有盐巴、藏红花等各种名贵药物,将法体精血之液浸吸,反复更换多次,直至干燥,再塑金身。这样大师的法体就可以永存金银佛塔之内,供世人膜拜。尔后寺庙高僧们将那些浸透活佛精血的盐巴药物与采集的净土糅后,制成擦擦,这种擦擦称为“布擦”,“布”即法体之意。布擦是最为名贵的擦擦中的一种,主要用作护身和供奉。信教人认为布擦是一种很灵验的圣物,有了它可抵挡邪恶,确保平安。为了治病,有时人们还将其食用。可见布擦在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历史上亚东一带专门制作一种药物擦擦,俗称“药擦”,造形与一般擦擦没有什么区别,只有颜色稍发紫红,药擦的下方或背面都有字样的印迹或其它标识。因为这种擦擦完全采用名贵药材合成制作,有珍珠、玛瑙、藏红花等,所以此类擦擦也非常贵重。据说这种药擦可治百病,平时随身携带,可防身辟邪,遇到身体不适可及时服用,特别对急性病人非常适用。

擦擦的等级之分还取决于制作者的不同身份。公元10—11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明,古印度佛学大师、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阿底峡(982—1054年)等不少高僧大师从印度、克什米尔等地被迎请入藏,他们到各地布道传授,大量建造佛塔,擦擦也就在这一时期广为流行。

现在民间流传一种据说为宗喀巴大师亲手制作的“象头财神”。象头神是源于印度的智慧神,传入西藏后被奉为财神。相传,藏传佛教最大的教派格鲁派祖师宗喀巴(1357—1419年)大师生前有一串珍爱的人头骨佛珠,一旦佛珠串绳突然断开,珠子全部散落地上,后来怎么也拣不齐全,无奈大师只好按照剩余珠子的数量做了如数个象头财神擦擦,在每一个擦擦肚内放入一粒人头骨佛珠。今天当我们手持象头财神轻轻摇动,还可听到里面微微响动。因为其数量只有一百多个,这种擦擦在民间被视为珍宝。据说后来大师的弟子也模仿制作,形状相似,但擦擦肚内没有佛珠。

历世达赖、班禅大师在世时也要制作不少擦擦,作为大师们的圣迹发放民间。如“玛依”、“班青准堆”分别为达赖、班禅亲手制作,造型分别为“灵牛金刚”和“剑穿毒蛇”,都是某种权力的象征,一般人是不能做的,还有一个特点,这种擦擦只能由他的后世大师发放,所以显得尤为珍贵。“玛依”、“班青准堆”是采用高僧们修炼过的山洞的白土和大师亲手配制的药水制作而成,过去只有大师们的亲属近侍及贵族官员才能获赐珍藏,主要用作护身符。此种擦擦小巧精致,必要时还可当药物食用。民间传说,戴上这种擦擦不仅可以抵御邪恶,还具有刀枪不入的法力。

在西藏,不少寺庙还一直保留制作擦擦的传统。寺庙制作的擦擦多采用香料和其它草药混合制作,具有防腐烂、轻、韧性强等特性,脱制完的擦擦还要施彩上金,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擦擦内装有经书咒句圣物之类。有的体内还装有一个小的擦擦,俗称“子母擦”。这些擦擦除了它制作上的严谨之外,还要经过较严格的安神开光仪式,此类擦擦多作为寺庙和家庭神龛的供物。

民间还有一种用铜铁灌制的擦擦,每个背面都镶有一个细小的经卷,这是猎人们为赎罪所为。打猎自古是藏族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可杀生与宗教信仰相悖,所以藏族人宰杀牛羊后,都习惯将牛前的头角刻上经咒敬语,然后归放神山圣湖旁,以表示赎罪。猎人们到了晚年,为了弥补自己一生猎杀生灵所犯的罪孽,将打猎的枪支刀具送交寺庙,将铅弹做成擦擦,供到神山圣地,并从此念经祷告,祈望自己来生有个好的归宿。

擦擦作为西藏文化的载体,它没有绘画那样的辉煌,也没有雕塑那样的庞然,它没有被载入史册,也难登大雅之堂,它大多只能与山石湖泊为伴,从它作为宗教信物的那一时期起就注定它的命运如此。也许正是由于它出自泥土之中这个再普通个过的原因吧。千百年来,它还是不断生息繁衍,一代接一代。那些残留在地下和幸存者以让我们领略到擦擦这个不被人们所注意的神佛世界的壮观气魄。细心品赏这些散发着泥土芳香,充满着神奇和原始意味的小泥佛,我们不竟为之感叹,不得不为它们特有的艺术魅力所折服。

擦擦的制作受制于模具,其艺术风格完全取决于模具的不同,历史上擦擦模具一般是由专门神职人员制作,然后由寺庙和僧人们传于民间。因此,擦擦的变化与藏传佛教的历史以及发展紧密相关。

擦擦《菩萨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公元11世纪前后,擦擦一般多以佛塔、经咒为主要表现内容。也有观音等诸多菩萨造像,但周围多有密集的经咒或佛塔填补空间,这样作大概是与佛塔“语”与“法”的本意的表达有关,有的干脆直接用密集的经文排列构成,具有明显的说教形式。这一时期的擦擦主要在阿里古格、托林等地多见。这时正处于西藏佛教复兴时期,受印度、尼泊尔等南亚诸国直接影响,菩萨形象着重体态娴雅,腰身纤细曲扭,追求女性特征,简洁生动自然,特别突出手臂的夸张。早期的擦擦最大的特点是菩萨造型特征多趋于人神之间,有的完全就是一幅淑女雕像的翻本。创作者出于对菩萨最初的理解,对尘世有感而宣,追求天然的人体美。也有一些专注于佛界的版模,造型端庄,但还是不放弃对人体的表现。这些现象与印度的女神崇拜显然有着直接的关系。

公元13世纪初,“佛教在西藏分化出许多的大小教派,各派为了将自己的教法推广全藏各地,一些大德和僧人犹如相互竞逐一般前往各地讲说佛法,招收僧徒,建立寺院和尼庵,或建立静修地和神殿,使共成为各教派发展的据点,这就使得纷繁的宗教活动遍及于全藏。”佛教的兴盛为各种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擦擦得天独厚,这具有方便快捷的传播优势,发展非常迅速,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应运而生,佛教造像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模具的刻制越来越精致。这时西藏的制陶工艺也比较发达,大量的擦擦采用烧制加工,有的经过彩绘,显得更加精美高雅。擦擦开始被大量供奉到寺庙及僧俗信众的居室内。位于日喀则地区的夏鲁寺始建于公元11世纪,元代又历经几次大的修茸扩建,形成了一种藏汉合壁的独特建筑风格。夏鲁寺是西藏现存的集建筑、雕塑、绘画等为一体的艺术殿堂,它充分展现了当时西藏造型艺术的辉煌。几座殿堂内四周墙壁全部用烧制过的擦擦依次排列镶嵌,令人叹为观止。

13世纪萨迦寺上师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帝师,这预示着西藏与中原的关系愈加密切,这时西藏佛教大量传入内地,内地的绘画、雕塑、工艺技术等也大量传入西藏,这一时期的擦擦艺术明显受汉文化的影响,如释迦师徒、长寿三尊、三怙主等强调神的刻画,画面的布局注重章法,佛与菩萨的体态端庄严谨,比较讲究整体的完美对称,线条富有力度,与中原石窟造像风格如出一辙。

14世纪前后擦擦开始大量流入民间,成为信教人向佛与菩萨还愿的信物。从此擦擦有了等级类别之分,内容也更丰富,佛、菩萨、本尊、护法神及高僧大德等应有尽有,完全形成了一个微缩的神佛世界。这是擦擦艺术在西藏历史上一次飞跃的发展,也是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擦擦主要分布在后弘期佛教比较发达的日喀则、拉萨一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佛艺博览 擦擦 神湖 玛尼堆 转经 佛塔 古格 托林寺 夏鲁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