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北齐佛像莲花座的演变
莲花座是佛像的重要构成部件(图片来源:资料图)
莲花是佛教八宝之一,象征吉祥纯洁,出淤泥而不染。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之时脚踩莲花,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莲,并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南海观世音在九华山修成正果后海面上出现朵朵祥莲,菩萨脚踩莲花渡海而去。
莲花座是佛像的重要构成部件
中国佛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佛造像除却各种样式,本身还有几个重要的构成部件,如:座,座骑,台,背光等。这些部件在造像的初始与佛像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多有残缺,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又有其各自的演变。佛像的台座中最常见的便是莲花座。
莲花是佛教八宝之一,象征吉祥纯洁,出淤泥而不染。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之时脚踩莲花,东南西北各走7步,步步生莲,并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南海观世音菩萨在九华山修成正果后海面上出现朵朵祥莲,菩萨脚踩莲花渡海而去。可见莲花座是众佛喜欢并且常用的台座。
然而从现有手头资料来看,中国最早的佛像似乎并不是采用莲花座。从金申编纂的《中国历代纪念佛像图典》中,最早纪年佛像是十六国时期,后赵建武四年铜佛座像,用的是四方台座。根据金申的推断,其台座本应嵌有狮子、水瓶花叶或汉氏博山炉。从现今资料来看,早期佛像多采用四足方座,后来在此基础上有了束腰式,并加进一些图案装饰,这其中便有莲瓣纹。如今大家熟悉的佛像坐于仰莲之上,其最早在唐代出现,至辽金才普及开来。
莲花座的最初形态
距今最早的莲花纹见前凉太缘二年程段儿造石塔,塔基以上,塔底部一圈佛座像均置于莲花形火焰纹龛中。龛的上部有一圈简单装饰,每个纹饰有如半个开口向上的椭圆形,装饰之间有间距,整体上十分像覆莲。十六国时有铜鎏金一佛二菩萨像,佛坐像仍旧是台座,但二协侍菩萨全部脚踩覆莲。在佛像左右有迦叶、阿难二弟子立像,脚下已有毁损,依稀仍是覆莲。佛像火焰背光之上有几位小菩萨坐像,均坐于覆莲座上,此像覆莲均为单层,二协侍菩萨脚下覆莲瓣相接在一起,莲叶外突,中间为突起最高处,非常简洁,整体感强。而背光上的菩萨莲座隐约可见莲叶已被分成两部分,莲叶边及中间一条叶筋突出,其余中间部分下凹,这样每片莲瓣被分成两半,在每一半又有圆形隆起,这种特殊的雕塑方法后来被广泛采用在程式佛像上,一直延续至唐代。
这种莲瓣形象首次用于佛立像,是北魏太平真君四年,莞菀氏家族为东宫太子造的铜佛立像,佛脚踩圆形台于覆莲之上,覆莲之下还有四足方座。本尊佛像雕刻精美,四足方座亦有阴刻线花纹及铭文。同时是首次将莲座与四足方座联合使用,此尊佛像比十六国一佛二菩萨像更为精美。在莲座的铸造上也更为工整,莲瓣仍旧采用每片分两瓣的形式,每片瓣尖端上翘。莲瓣之间并不相连而是以第二层莲瓣的形式加心衬托,同样的中间突出尖端上翘。这尊佛像的莲座已出现双层莲瓣的雏形。
接下去北魏莲瓣多采用此种两半式的形式,如太平真君五年造鎏金铜佛立像,北魏皇兴四年王钟造观音立像,北魏皇兴五年仇寄奴造铜观音立像,北魏延兴五年韩令姜造弥勒立像,北魏太和九年李伯息造无量寿佛立像等。
北魏正光三年,有魏氏造佛三尊像,极尽精美华丽之至。佛立于覆莲四方座上,与四方座并排有二菩萨,项光,立于覆莲上,覆莲处于荷花丛中,与佛的四方座共处于一个大四方座上。这尊像的覆莲莲瓣仍旧是两半式,两层莲瓣,饱满端庄,应是北魏莲座的代表作。
莲花座的发展
越往后发展莲瓣趋于不固定化,以越来越多的形式出现,至北齐莲座分为繁简两种。莲瓣座简洁的如北齐天保八年一佛二菩萨像,用河北曲阳白色大理石雕成,现藏日本大阪市美术馆。一佛二菩萨在莲座之上,一佛坐于仰覆莲束腰座上,二菩萨立于仰莲台上。我们看到这尊佛像首次在佛祖立像上用了仰莲座,一佛二菩萨的仰莲刻画简洁有力,仅有莲瓣外形再无任何装饰,而且均为双层莲瓣样式。佛像覆莲比仰莲要大,仍采用两半式,比北魏时期所造要简洁得多。
天保五年郑络兴造观音像莲瓣虽然简单并无半点装饰,但是十分饱满,尖端外翘。北齐乾明元年比丘惠业造菩萨像,仍旧是简单的莲瓣。这些简单的莲瓣并不代表佛造像的粗糙或简单,相反简洁莲座上的佛造像可以十分精美传神,简洁无装饰只是北齐佛像莲座中的一种风格。
北齐时期还有传统两半式莲座一路,而且时间越往后越多。北齐天保二年坐佛九尊碑像,佛坐于覆莲上,旁边的菩萨弟子立于覆莲之上。佛坐的覆莲仍旧是两半式,但并没有强调每个莲瓣的整体性,这应是两种风格的过渡形式。
北齐天保八年阎氏造观音像,首次将莲座用于二观音像,是两半式双层莲。北齐天保八年比丘法阴造坐佛碑像。最上端为半跏思惟单脚落下踩于简单的覆莲,中心为佛祖结跏趺坐于束腰方台上,方台最下为简单的覆莲,佛身旁六位弟子及菩萨均立于覆莲座上,此时的覆莲却是传统的两半式双层莲。这座碑像中莲座的应用是对传统莲座的彻底颠覆。
可见此时的北齐在北魏的传统之下又出现了新的风格,而且新旧风格并存。风格的多样导致了佛像与莲座之间搭配形式由固定走向随性。北齐不再像北魏那样有非常固定的形式。除却传统形式,打破传统的新组合也时常出现,仰莲出现,莲座用于二菩萨像均是这种创新的表现。
应该说莲花座的发展是打破固有形式,用法逐渐广泛、活跃的过程。到了北周,立即出现仰莲座,仰莲逐渐占据了比覆莲更重要的位置。到隋唐时期,佛坐于双层或三层仰莲座上已成为非常普遍的形式,而仰莲简洁、覆莲传统的形式也被保留下来。直至后来仰莲占据了佛像更重要的位置。甚至到了明清时期,莲瓣上也开始有了繁复的装饰,莲花座已经成为众佛菩萨最常用的宝座了。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