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小西天彩色悬塑:中国雕塑史上的“悬塑绝唱”

2012年01月26日 08:36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上院从下院通往上院的道路,巧妙地建在无量殿右侧墙角一洞内,门小仅容身,梯路窄小,盘旋而上,出通道便是上院文殊殿,自文殊殿内可登临上院。上院是全寺建筑的精华,有大雄宝殿、文殊、普贤两殿。大雄宝殿是上院的主建筑,也是小西天的主体建筑,总面积169.6平方米。坐西向东,踞于下院无量殿殿尾土崖之上,位置前后相错,上下呼应。大殿平面用木柱36根,皆为直柱造,殿内正面排列着五个相互连通的佛龛,“药师”、“弥陀”、“释迦”、“毗卢”和“弥勒”等诸佛端坐莲台,各饰锦衣,神态自若,面容慈祥,十大弟子分站两旁,造型优美,生动传神,表情含蓄,惟妙惟肖。殿前檐柱上有一副木刻对联,为赵朴初所题,联日:“东土西方微尘不隔,人间天上万旬庄严”,殿前檐明间廊下高悬着清顺治十三年(1656)隰州知州祖泽阔题写的“大雄宝殿”木匾一块。在大雄宝殿左右配有文殊殿和普贤殿,文殊殿坐北向南,建于无量殿左梢间之上,殿前插廊,单檐悬山顶,存有文殊佛像1尊。此殿也是连接上下两院的必经之路。普贤殿从南向北,建于无量殿右梢间之上,殿前插廊,单檐悬山顶,存有普贤佛像1尊,与文殊殿遥相呼应。

小西天以明代的彩色悬塑艺术而闻名,尤其是大雄宝殿的彩塑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也是明清时代中国佛塑的精品和杰出代表作。殿内仙宫佛国,金碧辉煌、彩塑满布、光彩夺目、色泽艳丽。整个殿内的墙壁、梁柱、顶棚上,都悬塑着佛教弟子和故事中的飞禽走兽,造型优美,惟妙惟肖。尤其是护法、韦陀、金刚、善财、龙女、乐伎、飞天、大鹏、白鹏、孔雀等作品,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乐伎们轻歌曼舞,飞天们安详飘动,神鸟们快乐翔游,俨然太平盛世,天上人间。这些彩塑艺术造型生动、姿态各异,多而不乱、繁而为杂,高者达3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在三十三重天内,数千尊大小悬塑佛像神采飞扬,俨若真人,喜怒哀乐,各尽其妙,或动或静,扣人心弦。全堂彩塑是我国少见的彩塑艺术群塑,特别是在悬塑的制作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为珍贵的是殿内梁架上的彩绘一用沥粉贴金制作的近似宫廷规制的龙凤和玺,这种彩绘艺术属皇家彩绘,造价昂贵,在此偏远山区发现,实为罕见。

小西天彩色悬塑(图片来源:资料图)

小西天彩塑在立意、题材、构图、技法上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内容丰富、艺术精湛,表现了古代艺匠对佛教的深刻感悟力和对艺术的非凡表现力。它以建筑物内部的壁、梁、柱、檩等为依托,塑造各种人物、场景和数不胜数的装饰物,并在各种人物和场景之间以巧妙的过渡反映相互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又以倾斜、俯瞰、跳跃、飞翔等各种姿态彼此协调,造成一种凌空蹈虚、俯视下界的空间感和真实感。这一独特的雕塑艺术语言和形式,在有限的空间里涵容了无限的内容,大大拓展了艺术境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尽、微妙严净的哲理和浪漫意韵。在山西现存明清彩塑作品有23000多尊,小西天的彩塑就多达1000多尊,而这些彩塑又塑于面积仅169.6平方米的小殿堂内。古建筑专家吴锐在《文物》杂志撰文:“小西天依山叠造,构思巧妙。特别是大雄宝殿内满堂木骨泥质悬塑造像,贴金敷彩,金碧辉煌,享誉甚高,梁架彩画富丽典雅,颇具特色,是我国明未清初的重要有历史文化遗产。”

前院步出“别有天”或“疑无路”,便进入前院,放眼望去,远山近水,柳暗花明,半城之景尽收眼底。前院建筑是由地藏殿,钟、鼓二楼,孤桐峰顶上的摩云阁,观音阁,奎星阁上下左右紧密组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凑的小建筑群,即摩云阁建筑群。建筑群总占地328平方米,每个组成部分好似微缩景观,是一组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设计独特的建筑群。

小西天彩色悬塑(图片来源:资料图)

现在的小西天以它特有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它幽静秀美的地理环境,奇特迷人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成为藏经纳宝之地,也成为人们观光旅游和进行宗教活动之胜地。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佛教艺术 小西天 彩色悬塑 佛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