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古代民间石刻艺术珍品——南涅水石刻群

2011年08月01日 08:37
来源:《魅力长治文化丛书——文明寻踪》 作者:郭生闳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南涅水石刻群出土地点(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南涅水石刻群展厅(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释迦头像:北魏,高27厘米,1957年沁县南涅水出土,佛作低平肉髻,面相圆润,细眉弯长,双目低垂,鼻高隆,嘴轻抿,嘴角上翘,满含笑意,一副慈悲为怀的神情。(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南涅水石刻造像在沁县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即旧汉县治)。1959年在一处古寺遗址中出土,共计1100余块(尊),为国内稀有之物。据石刻题记,系北魏水平三年(510年)至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历代积累的民间石雕艺术作品。造像多为平面正方形和锥形。每块石刻四周满雕佛龛、佛像及各种花卉纹饰,刻工精细,情态各异,有呼之欲动之感。每组5至7块,均可迭垒成塔形,现已将200块石刻迭垒成四幢“石塔”,形成一处廊下塔林,十分壮观。另有个体造像50尊,大的近3米,小的尺许,姿态秀丽,各遂其情,造型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石碑22通,有造像和文字记事之分。为妥善保护这批文物,在沁县城南面二郎山修建一所博物馆,将其全部迁入,经整理已有38幢159块及大小50尊佛像。  

南涅水石刻群是中国古代民间石刻艺术珍品,在全国雕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声名远播。自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共出土北朝至宋石刻造像约1126件。其中北朝石刻占大多数。质量也最精美。种类有造像塔石、单体造像、组合造像、造像碑、许愿文碑、塔石铭刻、零星石刻、造像残块等。纪年最早的为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十一月胡保兴造像铭刻,此石为120×35×16厘米的长形块,方柱形,上部收分,造像以千佛龛形式,四面均中上部凿龛,下部刻许愿文。造像分别为一佛、一佛二菩萨、二佛、一交脚弥勒菩萨。高肉髻、着通肩衣,佛结跏趺坐,施禅定印。佛龛为平圆拱形,龛楣为尖拱形。最晚为北宋天圣九年(1031)。

造像塔石约有400余件,每石四面开龛造像,石块下大上小收分,尺寸各不相同,可数块组合叠涩,加宝刹成为方柱形石塔,一、三、五、七层浮图。造像构图新颖,技术娴熟。北魏时期造像褒衣博带,特征鲜明,北齐时期造像秀骨清相,造型精巧。佛龛造型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人物造型比例适中,形象优美,刀法精细处人物眉目传神。

南涅水石刻中刻有铭文的北魏、东魏、北齐纪年的造像碑、许愿文碑、布施碑、塔石铭题等共约30余通。这些文字铭刻为南涅水石刻的分期断代及深入研究提供了珍贵依据,为研究当时佛教在晋东南地区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文字材料,也为研究当时本地区和全国的社会、宗教、艺术、书法、文字演变等,提供了翔实的实物佐证。沁县南涅水石刻群的发现,举世瞩目,专家惊诧万分,共指为“无价之宝”。1965年5月24日南涅水石刻群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0月,中央、省、市拨专款在沁县城南二郎山修建《南涅水石刻馆》予以保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民间石刻 石刻艺术 艺术珍品 南涅水 石刻群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