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夹江千佛崖:青衣江畔绽放的莲花

2011年06月27日 08:50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萧易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四川夹江千佛崖石窟造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四川夹江千佛崖石窟造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四川夹江千佛崖石窟造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大约汉代开始,夹江就成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孔道,古道人潮熙攘,商贾往来不绝,他们出资请来工匠,在岩壁上开凿出一龛龛精妙绝伦的佛像。如果说中国大地上那些由北向南、精美绝伦的石窟是佛祖走过的步步莲花,夹江千佛崖,无疑是青衣江畔绽放的最迷人的一朵。

1939年,梁思成走进千佛崖

1939年,内迁四川的营造学社正在酝酿一次大规模建筑调查。同年秋天,梁思成、刘敦桢等营造学社同仁从李庄出发,考察了成都、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建筑,尔后又在嘉陵江、青衣江、岷江流域进行诸多寻访,耗时半年之久。这也是营造学社南迁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学术调查。

10月,梁思成一行乘着木筏沿青衣江而下至夹江,在江心,岩壁上那些密如蜂巢、层层罗列的石窟,已隐约可见。沿着古栈道,梁思成走进千佛崖,271龛,4000余尊精美绝伦的佛像与石刻建筑,在他面前次第出现。

70年后,千佛崖当年的古栈道已经换成了青石板路,汹涌、浑浊的青衣江依旧奔腾而下。阳光透过枝丫,在石窟中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尊尊历经千年的佛像仿佛披上了金衣,露出一张张或慈眉善目或斑驳不堪的脸庞。

夹江千佛崖地处夹江县城西南约3公里的大观山下,这里江床狭窄,两岸山势近逼,形成一个峡口,上游是一个小型河谷盆地,下游则是一片宽阔的河坝。长逾千米、高约60米的岩壁上,雕刻着众多唐代造像。

自汉明帝遣使印度求佛以来,佛教沿着北方丝绸之路进入中国,那些行色匆匆的僧侣不但带来了浩如烟海的佛经典籍,也带来了岩壁上众多精妙的佛像。这其中,“千佛”是一个重要题材,从新疆克孜尔千佛窟开始,千佛题材散落全国,以“千佛”称谓的石窟为数众多,有千佛洞、千佛崖、千佛岭、千佛院、千佛寨、千佛塔等等。

就四川而言,仅以“千佛”为名的石窟、寺庙,就有始凿于北魏年间的广元千佛崖,隋代开始造像的安岳千佛寨,中晚唐年间的丹棱郑山千佛寺,以及夹江千佛崖、通江千佛崖、荣县千佛岩等等。

岩壁上的唐代建筑

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梁思成写下了这么一段话:“龙门唐代石窟之雕凿者,对于建筑似毫不注意,故诸窟龛鲜有建筑意识之表现。然在四川多处摩崖,则有雕西方阿弥陀净土变相,以楼阁殿宇为背景者,如夹江县千佛崖,大足县北崖佛湾,乐山县龙泓寺千佛崖皆其例也。”

梁思成发现,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北方石窟中很少能见到建筑元素,而四川摩崖造像,尤其西方净土变龛却经常雕出楼阁、桥梁、殿堂、经幢等等,这其中又以夹江千佛崖,大足佛湾,乐山龙泓寺千佛崖较为典型。三龛石窟年代皆在唐代,三座主尊造像背后,雕刻着一组复杂的楼阁,而连接中央殿堂与两侧建筑的,则是一种弯曲的阁道,这与他在《营造法式》中看到的“圜桥子”极为相似。《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其中的诸多专业术语曾令梁思成百思不得其解,没想到却意外地在夹江千佛崖得到解答。

“在两米见方的龛内,雕出二百七十多个人物,被安排的那样适当,使人佩服雕刻匠师们如此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精确的设计能力。龛中央雕阿弥陀佛及二菩萨。佛两侧各雕经幢和七级宝塔。塔前各有一羽人展翅欲飞。佛前雕平台两阶。各雕栏杆,上层诸弟子排坐,作相互交谈状;下层雕伎乐十四人,正为舞者伴奏;舞者二人随乐声屈膝扬裙起舞;台前两边,各雕一鹤相对作戏。平台隔宝池与周围楼台殿阁相对,中有拱桥相接。池中雕荷叶莲花,或张或合,各坐一菩萨,姿态安静清雅;池中另有划动着的小船。桥上楼阁间的人物,有的徐步缓行,有的前瞻后顾,显然是一群潇洒安闲的人。佛的背后饰以华盖,盖上各雕一凤,空中雕出祥云缭绕,飞天回翔,是一幅布局严谨、气氛和谐而宏伟的杰作。”

一种叫雀替的建筑构件,也在千佛崖大量出现,一般出现在龛门左右上方。所谓雀替,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建筑构件,一般位于檐下、柱头与梁枋交接处,起支撑或装饰功能。雀替宋代叫“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插角”或“托木”。清代以后,雀替从实用构件逐渐变为一种装饰,演变出龙门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和花子牙雀替诸多类别。

大肚子的毗沙门天王

千佛崖现存石窟162龛,2400余尊,这个数目,比起梁思成见到的271龛,已足足少了109龛。“文革”中,一千余尊佛像就在无休止地开山取石中走下神坛,或身首异处,或粉身碎骨,成为铺路石、房基抑或栏杆。现存的162龛石窟也大半面目全非,青衣江畔日复一日江风磨灭了佛像的面庞与身躯。

毗沙门天王造像是夹江千佛崖一个常见题材。第134窟,天王头戴甲胄,披战袍,着战靴,手持宝塔,脚踩夜叉,清代此龛曾被状彩一新,至今依旧流光溢彩。第159龛天王凿在临近青衣江的一个大石包上,铠甲的甲片与衣饰的纹路清晰可见,右手握拳似在吼叫,居然又挺着个大肚子,连厚厚的铠甲都包不住,威猛异常却憨态无比,是四川毗沙门天王造像中难得的精品。有学者认为,这也是四川唯一的握拳天王造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江千佛崖 青衣 岩壁 石窟 造像 建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