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峡下游的“十万佛”
2010年07月28日 09:17中国民族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历史留下的“十万佛”

公元304年至43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三国归晋之后,群雄混战,北方的黄河流域成为“五胡”的逐鹿之地,那时候,出现了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民族和前凉、后凉、南凉、西凉、西秦等十六国。这一时期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时结束。

鲜卑族是古代中国北方一个伟大的游牧民族,它曾驰骋于从东北大兴安岭到青海昆仑山麓的辽阔大地上,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建立了大同平城的北魏、西宁乐都的南凉、都兰的吐谷浑、贺兰的西夏等9个鲜卑人的政权。这支来自北方的草原民族,努力地汲取着中原的文明,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炳灵寺石窟窟龛群(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鲜卑人创造了伟大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在敦煌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作品也非常多。这些佛像粗犷、豪放,顶天立地,也许正是鲜卑人横扫万里气势的表现。

西秦时期的鲜卑族统治者笃信佛教,在炳灵峡中开凿了巨大的具有印度风格的佛像。公元609年,隋炀帝率40万大军过临津关到青海,降服吐谷浑,疏通了丝绸之路,汉文化迅速西渐。北魏时期的窟龛现存30余个,这些佛像已经流露出汉文化淳朴凝重的气质。

公元7世纪的时候,吐蕃开始进入巅峰时期,松赞干布兼并了十几个部落,建立了青藏高原第一个统一的政权——吐蕃王朝。松赞干布积极地同西部发达的象雄王国、北方强悍的吐谷浑、南部神圣的尼泊尔和东方强盛的唐王朝建立联系,吸取先进民族的长处,并用联姻的方式推动了吐蕃社会的进步。

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吞并吐谷浑、白兰羌和党项,推进到青海川北一线,得以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从长安城启程进藏,唐王送给公主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为嫁妆,由汉人大力士拉车,同时还送了大量其他珍宝佛像、绫罗衣饰及所需物品,并赐给了马、骡、骆驼等驮畜。文成公主经过炳灵寺,曾赠送给寺院一尊巨大的佛像。

在公元7世纪,唐蕃交好,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要道都在积石峡下游交织。大河家临津上渡、三二家渡口、莲花的凤林下渡一片繁荣。炳灵寺前,九曲黄河飘渺如梦。岩壁间,那一尊尊经过时光打磨的佛像巍然凝视,俯瞰着大地苍生。

随着唐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和唐代佛教的兴盛,造像风潮再次兴起,即炳灵寺石窟的开凿再一次进入高潮。这一时期的造像题材已经变得丰富了,其雕刻和绘画技术也进一步纯熟,石窟的石刻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齐名。在这一时期,炳灵寺也兴盛至极,寺中僧人曾一度达到3000多人。宋代开始,宋政府绕过了这一带,开辟了新的西去道路,明朝继之。因此,元、明两代之后,炳灵峡已经少有人往,石窟的开凿也日渐走向没落。

离开炳灵寺,再一次回眸炳灵峡中的那一尊尊弥勒佛像,我突然有一个思考,为什么在青藏高原上、在藏传佛教的空间里,有那么多“十万”:十万佛的炳灵寺,塔尔寺十万菩提叶上展现的十万尊狮子吼佛像,阿里扎达波澜壮阔的土林铸就的十万大山、十万大佛,白居寺的十万佛塔……也许,这就是佛法的浩瀚吧!

【头条】:香港佛教联合会弘法团参访北京龙泉寺

【观点】:金易明:举净化心灵之纲 张生态文明之目

【两岸】:华人佛教独家对话星云大师:两岸佛教交流及人间佛教

【觉悟】齐己和尚“儒者禅” 佛门的诗评诗论家

【影音】:“天籁”歌手齐豫与齐秦共唱藤缠树

【图片】:图解佛教活动——出坡

【朝圣】:关中塔庙始祖:世界佛都法门寺

【众生】:瞿秋白的佛缘

【一日禅】:扩大心胸 视一切众生都为亲人

【素食】芦笋抗癌益脾胃 清热消夏暑 芦笋营养分析

【禅茶一味】:赵州柏林禅寺“吃茶去”

【心灵物语】:“留白”的艺术

【慈善】:南普陀寺慈善会参加抗洪救灾晚会捐款20万

【佛艺】:积石峡下游的“十万佛”

【佛教常识】:究竟什么是禅?平常生活中该怎样悟禅呢?

【法讯】:八祖道场什邡罗汉寺将传授三坛大戒及居士菩萨戒

【书店】:工作禅——韩国最受推崇的佛学大师 为你扫除职场烦恼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程德美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