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绘画上的用笔技巧,是使作品具有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御前承应画匠”王逵吸收了北宋以来文人水墨画的技法,在这幅壁画的绘制过程中,画山水破笔泼墨,意境深远;画苍松枝叶横疏,朴实素雅;画云雾笔法飘渺,虚实得当;画悬崖笔峰竖直,笔力如削; 画花草秀润柔丽,圆浑流畅;画人物笔随画意,穷神抒情;画衣纹气韵生动,婉转自如;画发髻线条劲健,笔墨浓厚;画建筑界画工整,一丝不苟;画走兽动静有致,以形写神;画器皿造型准确,笔致工细。论其画韵,与宋代传世的卷轴画极为近似。
繁峙岩山寺佛本行经变之优陀耶弘法(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这幅壁画的着色以青绿为主,间以石黄、赭石和原砂等色。致使画面呈素雅古朴的风韵。人物、建筑和器皿上的白色多用铅粉涂抹,由于历经800多年的自然浸蚀,画面上的白色多已变成铁青色。另外,壁画建筑的吻兽、沟头和滴水,人物的花冠、玉带和重要的花纹都施以沥粉贴金,从而使画面更加富丽。
宋、金以来,佛教开始衰微,寺观壁画也不像唐代那样兴盛了。与此同时,文人水墨盛行,壁画的绘制逐渐变为民间画师的行业,画史对此很少记载,致使许多壁画作者不为后世所闻。岩山寺文殊殿的金代壁画正是在佛教开始衰微、水墨画盛行之时绘制成的杰作。与唐代以来的许多绘画名作,如,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陈居中的《女孝经图》、阮郜的《阆苑女仙图》等相比,王逵之作虽然是画于粉壁,篇幅宏大,绘制不易,但其精美程度仍然可以与之媲美。因此说,岩山寺这幅金代壁画,为我国古代绘画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佛光寺文殊殿明代壁画
佛光寺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其内东、西、北三面墙壁的下半部,有明宣德五年(1430)隋宝岩师徒主持绘画的五百罗汉壁画。壁画面积原为122.40平方米,因画面下部的泥皮脱落,现存壁画面积为101.35平方米。壁画名为五百罗汉图像,实际绘有259尊,现存248尊。这一壁画分为4个部分:东壁画面高2.03米,上边宽16.56米,下边宽16.47米,残损画面9.9平方米,壁画面积23.60平方米,残坏罗汉11尊,尚存罗汉64尊。两壁画面高2.03米,上边宽16.64米,下边宽16.56米,壁画面积33.70平方米,尚存罗汉75尊。北壁西部画面高2.03米,上边宽12.62米,下边宽l3.62米,残损面积5.44平方米,壁画面积22.17平方米,尚存罗汉55尊。北壁东部画面高2.03米,上边宽13.6l米,下边宽13.57米。残损面积5.71平方米,壁画面积之1.88平方米,尚存罗汉54尊。两项各计,尚存画面101.35平方米,罗汉248尊。
作者:崔玉卿 编辑: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