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的佛教建筑艺术(二)
2010年06月07日 09:29《佛教文化》2009年第4期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是位于天台峰半山腰的吊桥庵,又名天桥寺。这座吊桥古时候是木桥,1985年才改建为现在这样的单孔石拱桥,桥身由条石垒成,长15米,宽2.5米。横跨两峰之间,上挂岩壁,下临深渊。桥面即为天桥寺长廊,寺建在桥上,桥建在寺内,故名天桥寺。

与九华街一山之隔的闵园。是一个特殊的村落,那里有众多的尼庵,有许多比丘尼在此修行和生活。这里的庵堂相对前山的寺院来讲,规模比较小。一般都是中堂供佛,两侧的厢房为比丘尼坐禅、起居的地方。

这里的庵堂多数都采用了皖南民居的建筑模式,粉墙黛瓦,雕饰精良,部件小巧。这里的比丘尼也和普通人一样,在屋后的庭院里栽种着蔬菜、粮食。在这里,几乎无法分辨寺院、民居的区别。

佛教戒律和规矩要求比丘和比丘尼不能在同一座寺庙、同一个道场修行。闵园自然就成了喜好安静的比丘尼们居住、修行的首选之地。

穿过九华街往上禅堂的路上,这里的许多寺院、庵堂像祗园寺一样,在当初建造时,山门都似乎有意无意的朝向某个方位。在九华山的圣地——肉身宝殿,那里供奉着地藏菩萨的肉身,去肉身宝殿朝拜是每一位攀上九华的修行人和香客的夙愿。而上禅堂就位于这条路边。从外观上看,上禅堂并不起眼,但它却是一所全国重点寺庙,在建筑上它完美地结合了皖南民居和佛教寺院的特点,别具一格。

从外表看去,上禅堂和九华山大多数寺庙差不多,然而当上禅堂住持释果卓带领我们走进不起眼的山门,看到的竟然是高10米,宽14米,同样是徽派建筑的四落水屋顶和天井。这样建在大殿中的天井却是在寺院中极为少见的。而正殿横梁上的三层浮雕,更是上禅堂的特点。

整个九华街坐落在小盆地里面,其中最大的建筑,化城寺在盆地的最中间,这个化城寺在盆地的最中间,它面南而居,而且最高,显示这个佛的尊严,显示菩萨的尊严。

然后周围这些小的寺院,在九华山称它为72家僚房,所谓寮房就是化城寺的附属建筑,这些僧人们、和尚们以及寺院里面的杂役们,居住在小寮房里面,为了突出显示化城寺的尊严,在建寮房的时候,上寮房的门朝化城寺开着。


九华山化城寺(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这就是九华山的开山祖寺——化城寺,公元401年,金乔觉,也就是后来人们所敬拜的金地藏菩萨,创建了这所九华山最早的一间寺庙,以后,一座座寺庙才像莲花瓣儿一样绽放在整个九华山上,形成今天规模宏大的地藏道场。

今天,这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寺院,香火依然旺盛。同时,作为历史文物馆,它也记录着九华山的过去和今天。

在化城寺,一种九华山极为少见的,装饰性的形式,那就是藻井。作为九华山的开山祖寺,他的地位相当高的,在九华山的建筑当中,总共有六口藻井,化城寺就占了五口藻井,第一进是穹庐式的,第二进是斗拱式的,第三进是三尊大佛,前面三口藻井,两边是穹庐式的,中间一个是九龙戏珠,还有一种说法,如果达不到这种品级是不可以用藻井的。因为化城寺是开山祖寺,九华山四大丛林当中,他是总丛林,也就是说在四大丛林之上,所以说,他的地位、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九华山拜经台(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在海拔五千米的高空观察整个九华山,可以看到它的形状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在中国人的眼中,盛开的莲花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纯净与和谐。而佛教中的莲花,常被比喻为真如佛性,为达到更高的境界,修成正果。

九华山人会让每一位来到九华山的游客感受到莲花的精神,不论是在过去、今天、还是未来。(全文完)

相关连接:

九华山的佛教建筑艺术(一)

【头条】:十一世班禅朝拜热振寺(图)

【观点】:左志南:文字禅是禅教合一发展的必然产物

【两岸】:华人佛教独家对话星云大师:两岸佛教交流及人间佛教

【觉悟】:破山禅师:世有“小释迦”之称 双桂堂的开山祖师

【影音】:台湾法鼓山四川灾区重建项目考察纪事全集

【图片】:佛母:完美的生命载体(四)

【朝圣】:法鼓山:农禅并重 心灵环保

【众生】:一代军事家岳飞的佛教情缘

【一日禅】:放下自己 也放下别人

【素食】夏季多吃丝瓜可去暑清心 开脾胃 有营养滋补作用

【禅茶一味】:闲话雪水烹茗香

【心灵物语】:不可一世的螃蟹也不堪一击

【慈善】:学诚法师同玉树儿童过节

【佛艺】:九华山的佛教建筑艺术(二)

【佛教常识】:学禅若终生不悟怎么办?

【法讯】:江西佛学院发布2010年招生简章

【书店】:李叔同谈艺——半缘艺术半缘佛 一轮明月耀天心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熊晓松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