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曼妙话佛舞(组图)
2010年03月12日 10:07《佛教文化》 】 【打印共有评论0

 札达托林寺遗址拉康嘎波(白殿)分治时期欢舞图(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在中国,人间帝王是神佛的化身,北魏文成帝就曾下令佛像塑造要“如帝身”。那么,娱神舞蹈更大意义上取决于人间帝王的审美取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唐代著名的娱佛舞《四方菩萨蛮舞》由唐懿宗伶官李可及编导,其音乐、舞蹈、服饰均来源于女蛮国贡唐的《菩萨蛮舞》,舞极优美,富于仙意,舞队一出,“如佛降生”,似天女下凡。此后,每逢佛诞日,“于宫中,结采为寺”,“数百人作《四方菩萨蛮队》”。这类舞蹈名为娱佛实则娱人,宗教色彩附丽于宛妙舞姿。在唐代燕乐及其他表演性舞蹈中,也有一些带有佛教色彩的舞蹈,如隋唐时代著名宫廷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天竺乐》:二舞者,身穿袈裟、行缠、碧麻鞋,完全是僧人的装束,佛教色彩浓厚。这类舞蹈取材于佛教,音乐亦采用外来宗教音乐,在这类舞蹈中能打动观赏者的,恐怕首先是它别具特色的异域风情吧。

在佛教民族化过程中,舞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句话并不为过。藏族民间舞《羌姆》、蒙族民间舞《查玛》、裕固族民间舞《护法舞》,五台山及北京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中的《跳布扎》等,都是藏传佛教舞蹈的代表作品。在大乘佛教传入藏族地区之初,与当地原始宗教苯教相互融合吸收,最终形成藏传佛教。舞蹈做为宣传佛教教义的工具、吸收当地巫舞精髓,形成庄严、肃穆、怪诞、独特的“羌姆”,由当地寺院经专门训练的僧人在宗教节日中演出,这些舞蹈并不刻意追求完整的艺术性,舞蹈性也不强,其宗旨在于酬神醮鬼、驱邪禳灾、守护佛法、祈求丰年,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氛围,宗教特征较之南传佛教艺术更为显著。

南传佛教在中国南部的传播过程中,与南方民族好舞、尚美的天性巧妙地结合,形成风格独特的南传佛教舞蹈,既用来娱神也自娱。比如傣族地区的孔雀舞,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但大多离不开佛祖故事这一宗教意义上表达。事实上,傣家人是以最为幸福吉祥的象征物孔雀来寄托佛国理想,以生动传神的优美的舞姿娱神,表达他们的虔诚信念。

中国的佛教舞蹈在传承过程中逐渐表现为突出的民族特色。这其中许多优美动人的舞蹈在流传过程中被人民改进、完善,最终成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的自娱性舞蹈。其宗教功用淡化,审美功用得以发展。历史上佛教曾经历过多次兴衰巨变,然而佛教舞蹈却一脉相承、渊远流长。我想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里面,这就是佛教舞蹈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生命生活之中了。

【头条】:星云大师:国人有责任推动祖国发展

【观点】:我国宗教组织将在志愿服务上发挥更大作用

【禅茶一味】:品到深处才知茶

【素食】:春天长肝气可多进食酸味食品

【慈善】:福建省厦门市南普陀寺慈善会关爱血友病患者

【朝圣】:最动人的蓝:神湖羊卓雍

【一日禅】:追寻深山里的幽兰 如何取舍在选择

【觉悟】:公案寻禅 与历代祖师同一鼻孔出气

【众生】:戒杀、护生、善行的丰子恺

【两岸】:法鼓山将举办祈福皈依大典 学习转换身心的烦恼

【心灵物语】:儿时富商与罪犯和母亲的对话

【图片】:过堂也是一道风景

【书店】:我说参同契——国学大师的倾情讲述

【佛教常识】:佛教所讲的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法讯】:上海西林禅寺“清明孝亲追思、水陆普渡法会”通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王梅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