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寺院漫谈
2009年10月21日 09:38《法音》 】 【打印共有评论0

承德须弥福寿庙琉璃万寿塔

除汉传佛教寺院外,藏族、傣族等兄弟民族在本民族建筑的基础上,也都吸收了不同方面的外来因素,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佛教寺院建筑,与汉族寺院并耀于祖国辽阔大地上。藏族地区的一些主要寺院,规模都十分巨大。一系列辉煌宏伟的佛寺建筑群,连绵逶迤于雪岭高原之中,层楼叠阁,鳞次栉比,金碧辉映,色彩艳丽,宏伟壮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拉萨的布达拉宫,修造当时是汉族技工进藏合建的。驰名于世的拉萨“二昭”——大昭寺、小昭寺,据实物和史籍纪载,也是汉、藏技艺结合的杰作。最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桑鸢寺,其坛城布局是完全按照佛经所描述的世界形象图说构成的。惜“文革”中被破坏,但现在承德外八庙中的普宁寺,前为汉族传统寺院格局,后面即为仿照桑鸢寺建筑的特殊模式构造的,犹可以得其原来面貌的梗概。北京雍和宫、西黄寺,也都是汉、藏技艺风格明显结合的实例。傣族的寺塔建筑风格来源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南传佛教国家,如景洪大菩提寺、勐海县的勐海大寺等等,不但形式风格与汉、藏佛寺迥异,而且一般格局都是一座大殿,殿前或殿侧建塔,个别在寺外,接近于印度和初期汉传佛教寺院的格局。著名的曼飞龙塔群,由九座白塔组成,主塔居中,八塔分列,各砌佛龛,内供佛像,造型独特,是驰名于世的巴利语系佛教建筑中一枝珍异的奇葩。

佛教传入中国后,使高度发展的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发展。寺院不仅是宗教生活和活动场所,历代名僧大德辈出,佛教发展的摇篮,而且还是许多佛教文化遗产集中荟萃的宝藏。

佛教有二万几千卷汉藏文经典及大量有关著述,还有丰富的傣文译典和著述,汇成了一巨大的代表人类深邃的哲学思维的文化宝库。寺院是教徒学修场所,汉传佛寺有藏经楼,傣族佛寺有藏经亭,藏传佛寺有扎仓经院等,它们都大量集中保藏着佛教方面的经典著述。久已湮没的宋刻《碛砂藏》、金刻《赵城藏》就分别保存在西安卧龙寺、开元寺和山西赵城广胜寺。稀世之宝的宋刻《开宝藏》也有《大般若经》初印本一卷发现,保存在山西孝义县兴福寺。举世知名的《房山石经》,也一直完好地保存在北京云居寺石经山洞窟和地下。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秉之 编辑:闫秀勇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