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参透生死》:生活中该怎样修行

2013年07月30日 09:21
来源:《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作者:雪漠

 摘自: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雪漠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11月

阅读提示《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是“光明大手印”系列中又一重量级著作,本书作者雪漠是一位修行大手印二十年的证悟者, 他以文学的笔法解释和传播佛家文化的大智慧,并结合当代人的阅读兴趣而写的生死巨著。 本书主要内容是香巴噶举“中阴成就法”,它是传统的“奶格玛六大成就法”之一,本书首次将其公布于世。

生活中该怎样修行

说起修行,人人都会觉得很奇怪,觉得这只是修行人的话题,跟自己毫无关系。不是这样的。所谓修行,其实就是升华人格,让自己从一个小人变成一个君子,并且在自省、自律、自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其表现形式,就是修正你的行为。心的明白,要体现在行为当中,才有意义。没有行为,就没有功德。那些没有行为的人,仅仅想靠所谓的发心是不可能成就的。真正的发心,要体现在行为上。真正的成就,必须包括五个方面:身、口、意、功德、事业,缺一不可。行为更包括后二者。即使对于那些不信仰佛教、不求成就解脱,但求做个好人、活得坦然快乐的人们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我举个例子,假如你坐出租车的时候,捡到一部新手机,你是将其归还失主,还是将其据为己有?这个选择,是欲望与良知之间的一次小小争斗。在这种争斗中,就可以修行。

每个人在整个人生当中,都要做出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一个修行的契机。你要选择这个还是那个?你会为满足欲望而突破道德底线,还是拒绝欲望、坚守良知?人生中的每一刻,都是一个试炼的机会,这种试炼,便是修行。所以说,人生本身,便是修行。修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什么样的人,便有什么样的修行。当然,真正的修行,是让人往好里修的,让人堕落、放纵的,不是修行,伤害别人的,更不是修行。

佛教认为,真修行,并无所修,只是放下、破执即可。那八万四千法门,便是为了让人明白心性,进而放下破执所设。道家也强调破执,但它的破执与佛教不同,它最后还有一种法执,比如“天人合一”,便是有人与天的分别。有分别,就有执著,不管执著的对象是个啥东西。佛教看来,无执著,才是解脱:破我执者,阿罗汉也;破法执者,菩萨也;无执可破时,便是大自在,大自在便是成佛。关于这一点,我在一次网络访谈中随机写过一首偈子:“二执皆是执,名相虽为异。破时破名相,亦扫诸觉悟。无物可扫时,便有妙消息。当下与同修,哈哈复嘻嘻。”可见,佛教与其他信仰的区别,便在于最高境界的不同,也即目的地的不同。

好多人不信仰佛教,宁愿以自己的方法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也很好,有向上的向往就很好。比如你也可以信仰大善,在生活中为自己设定一个“趋善避恶”的准则,或者为自己设定一些戒条。如果你不明白该戒什么不该戒什么,也可以参考佛教的戒律。佛教的戒律里面包含了帮助一个人远离贪欲执著的智慧,是故佛说:以戒为师。当你严格守好生活中的戒时,就会产生一种定力,渐渐地能够控制心灵,慢慢地,你本有的智慧就会显发。不过,想要认知这种本有智慧,你就必须找到那个能为你印心的上师,就是说,你要想开悟,就必须找到你的根本上师,你就需要以佛教的方法修行。

佛教的修行方法有许多,比如观修、读经、持咒等等。观修与持咒,需要善知识灌顶,方有真正的意义,但作为积累资粮的方法,也很好。比如,不管你有没有灌顶,只要虔诚念诵“奶格玛千诺”,便会生起相应的觉受,其中唯一的秘诀,便是信心。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读经。我在写《大漠祭》最后一稿之前,为了放下对文学的执著,曾每天诵读《金刚经》,在那过程中获得了大益。此外,你也可以读些其他佛教经典,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但最重要的,还是尽快找到你生命中的善知识,因为只有他才能让你开悟,只有开悟,才知道何为“道”,何为“修道”。明白了这些东西,你才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修行。否则,你将永远都在究竟解脱的门外兜圈,始终都不能走近。

有的时候,我也叫那些对《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有信心的朋友,熟读书后面的长偈子。那偈子,本是写给我自己修行所用的,其中总结了我修行二十多年的经验与要诀。后来,为了让它利益更多的众生,我才将它加入到我的书中。许多不能完全看懂《大手印实修心髓》的朋友,便靠每天背诵那长偈子,以帮助理解。我当初用偈颂体的形式记录修行要诀,便是为了便于念诵和背诵。日日诵读,不舍于心,久久熏染,智慧自长。

修行一定要精进。不精进的修行,很难对身心发挥真正的作用,更不可能在这辈子就达到终极解脱。所以,古人说:“士要执著于道义。”这是对的。只是,当你开悟之后,安住于真心,时时保持警觉,便是真精进,无需再执著于所“悟”。尤其要注意的是,缺乏正确见解的精进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走火入魔。因此,修行中精进重要,见地也相当重要。当你还没开悟的时候,可以从佛学经典中吸取智慧的营养,在理上明白一些道理,然后再精进修行。当然,假如你已皈依了真正的善知识,他就自会告诉你如何修行。要知道,修道如行崖上小道,两侧都是悬崖。你偏左时,上师叫你向右;你偏右时,上师叫你向左,看似矛盾,实则为了对你的机。可见,善知识在一个人修行的过程当中,有多么的重要。所以说,修道之初,参学重于实修。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参透生死》 光明大手印 雪漠 生命 生死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