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无我:扫除一切知见

2011年02月08日 09:21
来源:《生活禅钥》 作者:净慧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学禅的人一定要对禅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特别是对禅宗所说的禅,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中国的禅宗和印度传来的佛教有联系,但它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是把佛教的思想真正地落实到了平常日用当中。它不是一种理论,不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是我们人格的整体。这是禅宗的禅最主要的特征。

禅是活泼泼的,不可以逻辑去推理它,也不可以用理论框架去架构它。逻辑推理、理论框架,对于禅宗的禅来说,都是没有用的。所以说中国的禅宗是崭新的,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要发挥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主体性、自觉性。

禅处处强调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依赖他人,要靠自己的力量求解脱。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力量,我们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命运。禅宗觉得,包括佛所说的经典在内,一切的文字语言,对于真正发挥人的主体精神的作用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我们把唐末一直到五代、北宋这个时期的禅宗语录打开来看看,或者把《景德传灯录》好好地咀嚼一番,我们就会发现禅师们是如何地强调主体精神。为什么禅宗要呵佛骂祖呢?因为如果你过分地执著佛言祖语,它就会成为我们发挥主体精神作用的一种干扰、一种障碍。所以禅宗就是要把佛见、法见等都扫除干净,这样人的主体精神才能显现出来,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翁。

这样的思想,在晚唐时期的临济禅师那里体现得最彻底、最突出。临济禅师的语录没有多少,但是他却把当时的佛教大骂一通。他以这种方式,要我们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把那个不思善、不思恶的本性挖掘出来。所以他要痛斥一切执著,横扫一切知见。

临济禅师在南方得法,但没有在南方弘法,而是到河北正定这个地方弘法。他的语录上讲:“有一废院,名临济院。”这个寺院是在东魏时期开创的。他老人家就拣了这么个地方住下来。住的时间不很长,接着发生了战乱,寺院就毁掉了。后来,有一位将军,把自己正定城里的旧宅布施给了临济禅师,临济禅师还是以临济院的名字命其所居,就是现在临济寺所在的地方。临济寺的旧院,在滹沱河的旁边。尽管我们现在还是念禅偈“滹沱嫡旨,祖道真传”,但现在的临济寺与滹沱河相距还是很远的。

《临济语录》里提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无位真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真正的人,实际上我们现在活动的都是虚假的人,那么这位真人究竟在哪里?这个真人看不见、摸不着,可是你却一刻也不曾离开过它;你可以接近他,可以和他融为一体,但你无法给他定位,所以说是“无位真人”。

临济禅师经常在上堂的时候讲:“有一无位真人,在汝诸人面前放光动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位真人时时刻刻在起作用,我们日常的一切言行举止,起心动念,都是这位无位真人的表现。这个无位真人是什么呢?如果勉强给它命名,那就是佛性。根据教下的讲法,我们要把我们每个人的众生性剥去好多层皮,剥到最后,才能见到佛性。而临济禅师从不二出发,把佛性和众生性,把无位真人和有位凡夫看做是一回事。他认为离开了众生,也就没有佛可言。离开了众生的当下,佛在哪里?所以说,他更直截了当地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本源揭示出来了。自性佛的观念,在《六祖坛经》里一再被提出来,而临济禅师则进一步把它具体化为“无位真人”了。

临济禅师还提出另外一个观念,就是“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什么叫立处呢?立处就是当下。就是说,离开了当下,没有真理可言。当下就是真理,真理是具体的,真理不是抽象的。真理或者说佛性,没有须臾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面不识,用而不知。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天天都在用,时时刻刻都在用,没有一分一秒离开过它,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众生的迷惑。所以,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就是要在当下指示给你看,让你当下把它承担起来,这样你自己当下就是佛。你如果敢于当下承担的话,那你的生命就升华了,你就会用佛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用佛的心怀来改变你个人的那种众生心怀。直指,就是不偏不倚,就是一针见血。直指的目的就是要见性成佛。那么,什么是性?什么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是心。离心无性,离性无心。能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立地成佛!你也许会怀疑,成佛就那么容易吗?成佛要说容易,容易到了极点,弹指之间就能进入极乐国土。要说不容易,那也是深不可测,不可限量,让你摸不着头脑。立处皆真,或者说立处即真,这个道理是非常彻底的,也是非常透彻的,道出了禅宗的特色。几乎所有的祖师语录都是在发挥这个观点。禅宗的祖师在验证学人的时候,也是根据这个观点来设立机关。

那么,是不是说临济禅师就认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立处见真,就了事了呢?是不是说你真正当下承担了,明白了,就完事了呢?就像临济禅师在大愚的指点下忽然说出:“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原来黄檗的佛法也就是如此呀!)那么这以后怎么办呢?要好好去保任。

什么是保任呢?曹洞宗的曹山本寂禅师讲:“如经蛊毒之乡,不得沾着一滴水。”这种保任的功夫,可以说较比丘守的二百五十条戒,还要严肃得多。只此一句话,戒、定、慧三学,全在其中矣!所以我们如果真能按照禅宗的办法去修、去证,那必定是戒、定、慧三学具足。

有人问祖师:“如何是戒、定、慧?”祖师们大都说:“我这里无此闲家具。”为什么说无此闲家具呢?并不是说他们不重视戒、定、慧,因为他们不是按照这个次第去修,他们是一念具足戒、定、慧,他们的方法比次第去修更直接、更彻底。

关于悟后起修的问题,临济禅师有一首非常有名的偈子。许多喜欢禅的人可能看过或读过它,但并不一定真正重视它。

临流不止问如何?

真照无边说似他;

离相离名人不禀,

吹毛用了急须磨。

这首偈子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临流不止”,是说在证悟以后,内心的微细念头,潜意识里面的那些善念、恶念和无记的念头不停地生起灭去。“问如何?”意思是说,这个时候,应该怎样去对待它们呢?“真照无边”,就是说要用最坚锐、最彻底的智慧去观照它们。“说似他”,是说我就把这个方法告诉给你们。“离相离名人不禀”,自性是既没有“相”、也没有“名”的,所以人们很不容易把握它。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要千万注意啊,注意什么呢?他用了一个比喻,“吹毛用了急须磨”。吹毛就是吹毛剑,把秋雁毛朝剑口上一吹,毛就断了,说明剑锋利无比。利剑好比我们的智慧,任何微细的念头只要一生起,我们就要用智慧毫不留情地去斩断它。即便剑非常锋利,用过之后还是要及时地去磨。这就比喻我们开悟以后,仍然要时时提起觉照,而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这就是保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罗琳] 标签:净慧 佛学书店 读书连载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