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居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处的青原山上,始建于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初名“安隐寺”,后宋徽宗赐名“净居寺”。公元714年行思禅师受六祖慧能嘱托,从广东韶关曹溪山南华寺来到青原山,开辟佛教道场,扩建寺庙,广聚僧徒,弘扬“顿悟”禅法,使青原山佛法大振。一时间,青原山香火鼎盛,声名远播,成为江南佛教圣地和南方佛教禅宗的传播中心。当时,净居寺最盛时有数千名僧众,文天祥有诗描述其空前盛况:“活火参禅笋,清泉透佛茶,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开创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3个宗派,后世称为“禅宗青原流派。”禅宗流派所说“一花开五叶”系指禅宗的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5个流派,而青原山净居寺则是其中三宗的祖庭,从而确立了净居寺在我国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对世界佛学史的深远影响。
净居寺鸟瞰(来源:凤凰网论坛)
“曹洞宗”后由净居寺高僧随同鉴真和尚传播到日本,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逐渐成为日本佛学的正宗,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在当今日本拥有近千万的信徒。近年不断有日本信徒前来青原山寻根拜祖。禅宗青原派系在东南亚一带也广为传播,2002年,台湾佛教界高僧圣严法师曾带500名僧众拜谒青原山净居寺。
净居寺景(图片来源:凤凰网论坛)
净居寺所在的青原山,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左象右狮对峙,山环水抱,翠拥花围。四周古木参天,绿茵铺地,群峰耸列,百鸟合鸣。寺前流水潺潺,大雄宝殿建在四方环水、三桥拱立之中,宛似清水中托出一座琼楼玉阁。还有象鼻峰、狮子峰、玉带峰、翠屏峰、虎跑泉、喷雪泉、珍珠泉、沸珠泉、钓鱼台、试剑石、飞来石、飞来塔、拱圣桥、万善桥、待月桥、谷口桥等,共有三十六处胜景。历代名儒文士,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珍贵墨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题了“祖关”二字;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三登青原山,为山门题写了“青原山”匾额;北宋文坛巨擘黄庭坚的诗文刻碑8块,嵌在大殿两边墙上;南宋宰相李纲的诗文刻碑11块,嵌入斋堂墙上;唐代诗人杜甫,北宋苏东坡,南宋大臣周必太等也为青原山题诗作文。理学家王阳明,在此设阳明学院。抗战时期,寺内设国立十三中,出了不少人才。
净居寺历代屡经兴废,“文革”期间,净居寺殿宇所剩无几。近年得以修复,现有一组富有江南为文天祥手书,正气凛然;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大雄宝殿和毗卢阁。大雄宝殿四面为池,以拱桥相联;还收藏有千人铜锅、百斤香炉及千斤大钟等文物;后面山上有纪念行恩禅师的七祖塔,均为游览之地。 1978年以后,该寺被国家列为重点开放寺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