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唐代铜坐磬 解说宣宗重兴佛教之密

2011年12月13日 08:26
来源:新浪网 作者:许满贵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法会上的磬(图片来源:资料图) 

“磬”是我国古老的敲击体鸣乐器。坐磬为佛寺所用法器,铜质、仰钵体,口大底小而圆,根据寺院等级而定,大者口径如锅,约在30-60厘米,高不足30-60厘米。小者口径若碗,约在15-20厘米,高不足15厘米。磬体多为素面,亦有刻经文于腹外周。常置于特制的圆形磬几上,磬身底部坐在厚厚的毡布圈之上,演奏时僧侣边诵经,边右手持一木棰敲击磬口边缘发音,音色有如钟声,洪亮而远传。宋陈旸《乐书》称之为“铜钵”,并认为“今释氏所用铜钵亦谓之磬,盖妄名之尔。”古代印度只洹寺精舍院置有铜磬。唐宋以后,坐磬被用于禅林中早晚课诵、法会读经或作法时不可或缺的法器。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江西续河南卷·坐磬》仅载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坐磬、绿筠经堂坐磬、明庆元二年坐磬、弘治十八年坐磬。《中国乐器大典》著录现存传世唐代仰钵体铜铸坐磬,通高19、口径24、体厚1厘米左右。口缘隶书铭纪“皇唐大中五年九月九日造”,腹外周镌小楷全铭文1750字。首起2行4句16字:“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平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15行,满行18字,共268字;接镌《佛顶尊胜总持经咒》82行,满行18字,共1466字。坐磬原外表通体鎏金,久经千载摩挲,已不复见金色,然其体黝黑光亮。铭纪:“皇唐大中”,即唐宣宗年号,“五年”,即851年。

唐大中五年所造之磬(图片来源:资料图)

唐宣宗李忱,唐后期和佛教史上有影响、有贡献、有争议的皇帝。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唐孙光宪《北梦琐言》、宋陆游《避暑漫钞》都有光王李忱潜逃、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稽《邓州香严寺志》、《唐宣宗皇帝香严寺殿碑记》云:“唐开成五年(840),光王李忱为免遭颖王李炎(唐武宗)所杀,潜至香严寺,由智闲禅师剃度为沙弥。会昌二年、三年(843),唐武宗曾两次派兵围剿香严寺捕杀。会昌六年春,武宗驾崩,朝臣赴香严寺迎光王回京。越明年登基,号宣宗。”

唐大中五年铸造这件坐磬,可管窥唐宣宗重兴佛教、光大佛教之一斑。但从坐磬经文分析,为明代永乐年间所刻。明永乐十一年,明成宗恩准修建武当山宫观的同时,重建邓州香严寺,扩田产居万顷,敕赐“十方长寿大香严禅寺显通”之名。故在法器刻经文乃明成宗倡佛道、佛寺日盛刻经之风,特别是在坐磬腹外刻经,意蕴法器声音将佛法妙意传布,旨在人口唱诵同音。这个坐磬形体完整,发音清越动听,经文书法遒劲有骨,非名家所不及,世人瞩目,国之珍器。此坐磬最早著录于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清碑帖家王楠《话雨楼碑帖目录》、清金石家张廷济《清仪阁金石题识》题其跋。清金石家鲍昌熙《金石屑》曾摹其经文,清末考古学家、金石学家罗振玉《金泥石屑》影印其经文拓片。坐磬千年辗转,二十世纪40年代此磬为杨大钧所得,流传于世,保存至今。杨大钧生前乃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唐代 铜磬 宣宗 重兴佛教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