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台湾乐崇辉居士:当代维摩诘的传奇人生


来源:凤凰佛教

从同仁堂传人到台湾“国防部”参谋 1930年我出生在北京正阳门的老宅子里,是同仁堂的传人。 我住的老宅子,也就是大宅门四合院。大宅门里面有很多果脯树,柿子、梨、枣、苹果,还有

从同仁堂传人到台湾“国防部”参谋

1930年我出生在北京正阳门的老宅子里,是同仁堂的传人。

我住的老宅子,也就是大宅门四合院。大宅门里面有很多果脯树,柿子、梨、枣、苹果,还有丁香树、牡丹花、芍药,非常美丽的一个地方。在外面过穿堂门以后,有一个制药厂,叫永仁堂,那是我父亲开的,我的父亲叫乐詠西。小时候在药店长大,学习过怎样制药。

1949年,我从北京一个人去了台湾。

因为那时候我很害怕,大家族一定会斗争,当时国家政策是要解放后要平均土地,后来乐家还是被斗争了。

来到台湾后,我以学生的身份在陆军服役。

军中结下菩提缘

兵役结束后,退下来看看做什么?就是做佛教。那时候在军中看到了朱扉先生的菩提树杂志。看了菩提树杂志后,感到生命变化很大,不能说有所了悟,有点觉醒,但觉得佛教能安定人心,那时候就念佛,念佛心就可以静下来。   

我接触佛法的时候已经43岁了,但是接触后还要吃饭,台湾这边也有个同仁堂,是我堂嫂开的,我就帮她管账。遇到了佛法后,开始看佛书,1973年就在台湾同仁堂的地下室一角创办大乘精舍的印经会,然后又创办慈云杂志一直到现在。

创办慈云杂志 建立大乘精舍

记者:当时在创建大乘精舍的时候,您还记得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

我印的第一本书是印光大师的“大陆灵严山寺念诵仪规附规制”,后来又找很多的古版书,别人没有印的我这印。当时印刷非常麻烦,像慈明杂志,还要画格子,要画版面,现在都用电脑打字了,所以当时是很困难。最早只有两三个人来做这个事。差不多印有两百多万册。这些书都会结缘给全省的各个佛教团体,不贩卖。

记者:大乘精舍在整个台湾佛教的发展过程当中,作用是巨大的,当时您在创办的时候有没有给您今后的这番事业有一个定位,或者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

嘉宾:我从来没有想过追求什么,就想应该怎么样去修行佛法,利益众生。我们这边人死了没有棺材的,我们就舍棺材,穷人没有钱念书的,我们就给他钱念书,就是办慈善事业。然后印佛书,佛经,利益众生,因为众生在迷失中不了解自己的未来,所以要觉醒,要有一个机缘,佛书作为一个媒介物,他看了佛书后内心就可以得到宁静,得到平衡。

 

[责任编辑:李雅莹]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