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向世山:超凡的僧格——虚云和尚的启示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摘要:从现代奇僧虚云和尚的传奇经历与修行神迹概括出虚云和尚的超凡僧格,及其内涵,并发掘虚云和尚的超凡僧格对当今佛教僧格建设的启迪意义,彰显虚云和尚超凡僧格在当代的导引价值与未来意义。任何宗教都有两个部

 

山林僧者,即与红尘世界保持一定距离的僧人。慧远主张“沙门不敬王者”,在庐山“隐居”,三十年不下山。最能反映慧远僧格的有关“虎溪”的经典故事。

道德式的圣贤类型在中国士民中最具有亲和力,如道安,尽管他“形貌黑丑”,未出名前常遭歧视。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民间社会,还具有强烈的“神迹”朝拜,所以才有《神僧传》的编撰,流行于社会中。

不过,在民间社会中还有另外一种僧格,如民间传说中的“癫和尚”济公和尚。虽然衣着脏兮兮,但懿德良行善举却使他获得了崇高声誉。

有关僧格的问题,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辨明,给予分野,划其界限:

1、僧人类型与僧格

《梁僧传》中列有十科: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和唱导等10类。按现代学术眼光来看,即是僧人类型论。按照僧传中的描述,是僧人能力表现的一个分类。与僧格总括性的特质不能相提并论。

 

2、人格与僧格

当代人士经常引用太虚大师有关“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的说法来说僧格问题,但这一说法源于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理论,笔者认为这并不能涵盖佛教的超越性特质,也不能涵盖大乘佛教的特质。简言之,僧格能够包容人格,而人格不能包容僧格。

3、僧才与僧格

僧才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一种说法,更偏重于能力,如讲经、作法、修寺、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培养僧才一直是各级佛协和寺院关注的问题。僧才与僧格是有差别的,僧格更强调品相、格调和魅力。当今有的学者论述,把僧才与僧格等量齐观,或降低了僧格的应当具有的特质。

4、佛菩萨与僧格

以大乘佛教的观点来看,佛菩萨就是僧格的极致,僧格的典范。但是,为了学术研究的方便,笔者更愿意以人世间的僧伽来探讨僧格的建设和标准问题。因为佛菩萨本来就是现实僧伽的学习和实践的榜样,当然,更重要的是,是信仰的对象。由于是信仰的对象,置于超验的领域更为恰当。菩萨在人间的行为,虽有化身显现,但没有特殊机缘难以目击。

标签:虚云法师 佛教 凤凰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