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文句可以看出,印顺法师意欲通过研究、抉择,将佛法搁在时地人的时空中,而挖掘佛法的完整性与特质。
面对这些史实,我们应该探讨史实,也要尊重别人的历史探讨,从史实根源中又能站住肯定净土法门的教义立场,那才是真正的净土宗徒,经得起考验的净土宗徒,否则与一般佛教徒心目中的神教徒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然,佛法在印度有因时、因地的适应,而佛法传到中国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同样也有因时、因地的适应,而中国的净土宗祖师对净土的弘正是适应是中国时、地的发展,也符合“佛在人间”的哲理,而印顺法师“并不以中国祖师的遗训为圣教量”,这正如江灿腾所说:
(印顺法师)本身对中国的传统社会环境,所加诸于佛学思想和佛教信仰的历史条件,未全然有深刻的理解,即加以毫不宽容的批评。这并不是对现实的妥协,因为对某一事物的批评,首先必须对其存在的时空加以理解,尔后才有针对性的批评。中国净土宗深深影响了中国民众,使佛教走进民间,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二、以人间净土为基础的净土观
印顺法师的思想中心用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杨惠南的话来说,是在阐述“佛在人间”的哲理,是在弘扬“以人类为本”的佛法,他一直所致力的,即是“人间佛教”这一理念的推广。印顺法师建立人间佛教的目的,他在《游心法海六十年》中说:
中国佛教,一般专重死与鬼,太虚大师特提示人生佛教以为对治。然佛法以人为本,也不应天化、神化,不是鬼教,不是(天)神教,非鬼化非神化的人间佛教,才能阐明佛法的真意义。
由“人间佛教”这一理念出发,所以印顺法师阐述的净土思想在传统净土信仰的剖析中,无不是为了回归“人间净土”;即使是照顾到传统净土信仰,也同时指出传统净土信仰的偏向,强调“人间净土”与“西方净土”并重。他自己说:“另一部《净土新论》,是依太虚大师所说:‘净为三乘共庇’,说明佛法中的不同净土。在‘往生净土’以外,还有‘人间佛教’与‘创造净土’。这对只要一句弥陀圣号的行者,似乎也引起了反感。”他老人家的这种净土观,不一定能实现,可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有许多是在现代社会弘扬净土的大德所应注意的地方。
印顺法师在《净土新论》中通过阿弥陀与阿閦、弥勒、药师四大净土的比较,从中发明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真义。阿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相比,弥勒净土在各类净土中,是最早出现的。弥勒人间净土有轮王统治,是德化的和平大同世界,只有“寒热、大小便、(淫)欲、饮食、老”的缺陷。并且,弥勒佛在那时出世说法,政治与宗教都达到了最理想的时代。如前面所说,弥勒菩萨与月亮有关,阿弥陀佛与太阳有关。阿弥陀佛如太阳的光明,是永恒究竟的光明藏;弥勒菩萨如月亮的光明,是黑暗中众生的救济。所以印顺法师说:
西方净土,代表着佛果的究竟的清净庄严,弥勒净土代表着在五浊恶世来实现理想的净土。也可以说:西方净土是他方净土,容易被误会作逃避现实;而弥勒净土是即此世界而为净土。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的特殊化;弥勒菩萨也是这样的,虽不是十方诸佛的特殊化,然是此世界中一切佛的特殊化。
弥勒净土在佛果功德的究竟圆满方面不如弥陀净土,可是对于现实世界的贤劫中人更显得切合实际。所以,印顺法师提倡“我们学佛,应求成佛的究竟圆满;然对当时当地的要求净化,也应该是正确而需要的。在这点上,弥勒净土的信行,才有特别的意思!”
作者:圣凯法师 编辑:邢艳玲
|